【本報訊】隨着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試點出台,市場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憧憬更熾熱。內地報章指出,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可望短期內出台,定價權將下放予三大油企,意味成品油定價向市場化邁進一大步,刺激三大油股昨急升4%,從事煉油的上石化(338)亦升5%。
減低煉油虧損
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稱,天然氣價改革試點正式推行,意味天然氣價將有上調空間,對持有天然氣上游資源的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均有利,而近日市傳成品油定價權下放,有助增加油企盈利的透明度,亦可減低煉油業務大幅虧損拖低整體業績的風險。
滙盈證券董事謝明光認為,倘成品油定價落實市場化,可改變過往麪粉(原油)貴過麪包(成品油)的問題,對中石油及中石化來說是利好消息。定價權下放憧憬下,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883)昨分別升4.45%、5.5%及5%。
縮短調價周期
據悉,成品油定價新機制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縮短調價周期,調價時間由目前22天減少到10天;二是改進調價操作方式,發改委不再審批價格調整,將定價權下放到三大油企。
專家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完善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反映中央正綜合考慮市場供求、國際油價等因素,從而訂立新機制出台的時間表。
目前成品油價機制自09年實行以來,共調整15次,10升5降,但運行時暴露兩大問題,不僅調價具有滯後性,無法對市場供求關係作出準確反應,當國際油價走高或走低趨勢明顯時,部份企業更會在調價前通過囤積等方式牟利,擾亂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