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離岸人民幣市場首次出現貶值預期,存款增速亦有所放緩,市場開始出現質疑人民幣國際化的聲音。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撰寫近5000字文章,為人民幣國際化護航,並認為中國不能不養育人幣國際化這個「兒子」,因為長遠而言可以如美元般用來「養老」。 記者:周燕芬
李小加在港交所網站新設《小加網誌》,發表首篇題為《「養兒子」與「育兒園」——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再思考》文章。人幣國際化這個「兒子」的成長地方,李小加斬釘截鐵地指香港是不二選擇。理由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開始階段,香港可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育兒園」,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試驗場所。
目前,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只是「育兒園」階段,他表示最終會發展為「大學」,成為環人民幣離岸中心,為香港帶來商機無限。
花錢費力不急於回報
李小加強調,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目標,是為了重建國際貨幣體系,使中國獲得更大的政治經濟話語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人民幣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際貨幣體系中。發展過程中所要付出的成本與代價要有所準備,多份理解。人民幣國際化之於中國如「養兒子」:不能不養,又不能急於回報,而且要花錢、費力、擔風險。
對於本港離岸人幣大部份存放於香港的銀行體系,並隨即被存放在央行或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被質疑香港這個「育兒園」的意義何在。
他反駁這些存款已是「境外居民換滙回來」,已發生了屬性的變化;而回流內地,只是離岸人幣產品匱乏,而不是「兒子沒出息」。
港交所已努力推動人民幣股票在港加速發展;並將積極推動人民幣利率與滙率產品以及商品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以進一步擴大離岸人民幣的使用範圍。
對於在港人幣主要是替換存量港幣得來,未為香港的金融帶來實際增量活動、額外收入或直接利益的質疑,他指出香港辦「育兒園」後,中央己加強CEPA下兩地金融合作更緊密、市場相互開放提速、鼓勵境內企業來港上市。
對於有質疑中國在利率、滙率與資本項下管理等頂層設計改革還未完成之前,應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李小加認為中國過去30年的改革,一直都是由市場力量推動,自下而上地逐步摸索展開;「如果事事求全,那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生孩子的最佳時點!」
成儲備貨幣時間漫長
雖然中國整體貿易處於順差狀態,他指出中國對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是貿易逆差狀態,人民幣可先行區域性走出去,將剛生下來的「兒子」「放在身邊就近養」。
亦有人質疑中國在當前貿易順差格局下,輸出人民幣會導致外滙儲備短期內增長加快,及造成滙兌損失;並且離岸人民幣回流可能會降低國內貨幣政策和滙率政策有效性;現階段推人幣國際化是否值得承擔這些風險和成本!他則回應「生孩子從來不是一個免費、無痛、簡單的過程。」他強調相對長期目標,這些風險與成本是短期的、或可承擔的、或可控制的。
對於有人質疑人幣國際化收效甚微,甚至令外滙儲備不減反增,他指「這就猶如責備一個3歲兒子一事無成一樣」。他指人幣成為被廣泛使用的國際投資貨幣可能需要大約10年,成為儲備貨幣時間則更長。
與中國簽訂本幣互換協議國家
.韓國
.印尼
.冰島
.香港
.泰國
.新西蘭
.蒙古國
.哈薩克
.阿根廷
.新加坡
.烏茲別克
.巴基斯坦
.馬來西亞
.白俄羅斯
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質疑點
.中國利率、滙率和資本項下管制等改革未完成前是否應該推進?
.於整體外貿仍處於順差形勢下應否推進?
.現階段承受人幣國際化的風險與成本值得嗎?
.中國在貿易順差下輸出人民幣,會導致外滙儲備短期內增長加快,及造成外滙損失。
.離岸人民幣回流可能會降低國內貨幣政策和滙率政策的有效性。
.香港能為人民幣國際化做甚麼?
.人幣國際化又能為香港帶來甚麼商機?
.在港人幣大部份被存放於央行或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市。
.在港人幣形成主要是替換港幣存款,未為香港金融帶來實質增量活動,額外收入或直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