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八達通正式進軍傳統鮮活市場,去年10月在領匯旗下大埔大元街市首度引入八達通電子付款系統。領匯管理市場策劃及推廣主管黃端華對本報表示,隨着推廣活動展開,市民對使用八達通「買餸」的接受程度正遞增,目前該街市以八達通支付交易的宗數,已較最初啟用時增長約三倍。
記者:劉美儀、董曉沂
黃端華預期,今年下半年應再有領匯翻新街市投入八達通付款行列,不排除包括位於市區內的街市。
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接受訪問時說,大元街市達九成商戶已安裝了八達通機,覆蓋乾濕貨檔,如燒臘及「濕度」極高的鮮活商販;他指大型超市方便清潔,與傳統鮮活市場營運有頗大分別,電子貨幣交易可為客戶提供多一個付款選擇,拉近超市與傳統鮮活市場之間的競爭差距。
商舖八達通機好隱蔽
大元街市可以八達通付款至今近三個月,但記者昨午逗留個多小時所見,並無街坊以八達通付款。雖然菜檔負責人馮太表示,大元街市有抽獎及送利是封,以推廣八達通付款,但多數街坊均說不清楚有抽獎活動,甚至有街坊指未見有商舖裝設八達通機。事實上,該街市有不少商舖的八達通機藏於隱蔽處,可見八達通在街市的普及情況。
記者專程以八達通在上述菜檔購物作測試,惟負責人馮太對該部機器操作明顯不熟悉,要多次嘗試始能讓記者付款,料使用次數不多。魚檔工人英姐表示,到街市買餸的街坊習慣以現金付款,人情味較重。她又指,該部八達通機所需行政費用均由商舖自付,雖然會加重成本,但為配合新晉師奶,仍不得不裝。
領匯旗下管理商場共182個,其中約100個設有鮮活市場。黃端華透露,繼大元街市後,今年應再有其他街市引入八達通服務,但具體數目及地點要視乎每個區域對電子化付款的接受程度,以及街市翻新進度而定,因個別街市翻新工程歷時一至兩年。
她希望,藉電子貨幣交易方式,有助提升商戶競爭力,亦吸引「後生仔」等年輕族到傳統街市購物,大元街市的經驗已反映有關成效,經推廣宣傳後,該街市以八達通進行的交易宗數,由最初啟用的首個月至上月底,規模已增長約三倍,若單計周末或周日,增長更逾四倍,最多使用八達通付款的客戶群,平均年齡介乎31至45歲。
鮮活市場引入八達通付款,涉及改變客戶的支付習慣,張耀堂明白「萬事起頭難」,指目前傳統市場雖仍以現金為主要支付模式,但相信使用八達通的普及程度會逐步提高。為鼓勵大元街市商戶安裝電子化設施,八達通已提供三至六個月期的特別優惠價,會否延長折扣期,他說要再按情況考慮。
市民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