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統計大行保薦新股 高盛失威

蘋果統計
大行保薦新股 高盛失威

【本報訊】為新股「護航」對大行來說駕輕就熟,但歐債重創,去年新股湊唔掂,金漆招牌開始甩色。新股若有大行保薦,股價一般均受庇佑,而保薦費動輒數千萬元,受人錢財下,各大行在掛牌初期全力護價。本報統計各大行去年保薦的35隻新股,逾半在上市日即跌穿招股價,大行之首的高盛,逾半保薦的新股即日「破發」。

大行「大合奏」唱好,不代表股價一定升。Prada便是一例,圖為其上市儀式。

逾半護航股份首日破發

本報統計10家大行去年保薦的35隻新股,發現超過五成(18隻)於上市日已「潛水」。總結2011年的保薦成績,賽果令人意外,視為華爾街龍頭的高盛,去年保薦9隻新股,有5隻掛牌即潛水,其中泰凌醫藥(1011)一日插水16%,上市至今累瀉77%,是去年表現最差新股。對高盛「奉若神明」的散戶,可謂一記當頭棒喝。
花旗表現更劣,保薦的11隻新股,有8隻掛牌即日「潛水」,平均輸3.7%。中國多金屬(2133)掛牌暴瀉39%,至今仍潛水17%,名副其實「極速散水王」。
摩根大通去年僅保薦6隻新股,可謂貴精不貴多,掛牌日表現亦最佳,平均賺3.85%,西藏5100(1115)首日便漲23%。不過,摩通似乎只顧上市當日表現,之後就「閣下自理」,如果散戶盡抽摩通6隻新股,並持有至今,平均每隻要勁蝕26%,在大行中敬陪末席。

哪家大行是最盡責保薦人呢?原來是法巴。該行去年湊大7隻新股,首日平均賺6.34%,持貨至今,平均僅蝕9.3%。
除擔任保薦人外,大行多於新股上市一個月後,為所保薦的新股發表研究報告,猶如一條龍服務,內容更是有讚無彈,超過九成報告均建議買入,「賣花讚花香」不言而喻。散戶如盲目跟風追入,中伏機會甚高。以上海醫藥(2607)為例,招股價23元,保薦人瑞信及高盛於6月齊唱好,但隨後半年每況愈下,全年累瀉46%。
俗語有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近年大行興起報告「大合奏」熱潮,多家保薦人往往「巧合」於同日發表新股研究報告,股價自然應聲彈起。去年8月4日,高盛及里昂唱好普拉達(1913,Prada),股價即彈2.4%,但不足一個月,股價急插近25%,跌至35.2元低位。跟保薦行撰寫的報告炒股,可謂陷阱處處。
記者:黃金煒、高明輝、陳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