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上一代電影人何錦源為無數經典電影擔任美術師,五十年代的《蘇絲黃的世界》、七十年代的《猩猩王》,畫面中都滲有他的血與汗。退休多年,何伯依然畫不停,作品無數,近月更藉義務工作發展局的銀髮夢成真計劃舉行個人畫展,一償心願。一支畫筆,畫出一個橫跨半世紀的夢。
記者:梁御和
「四十年代讀緊小學,喺街頭見到人畫畫好靚,自己買支鉛筆就畫起上嚟。」現年73歲的何錦源可不知道這麼一畫,就畫足大半生。他畢業後獲電影公司賞識,18歲正式踏入影圈,見證港產片的光輝歲月。
畫實景圖佈景板一腳踢
五、六十年代拍攝器材落後,不少外景都在攝影廠拍攝,工作人員要先到實景現場視察,再在廠內佈置。身為美術師,何伯由實景視察到繪製平面圖、佈景及劇情繪畫板(Storyboard)均一手負責,同時兼顧一些「特技」效果。他說:「當年冇電腦,好多特技效果都係畫出嚟,邵氏拍過套《西遊記》,由何琍琍同鄭佩佩做白骨精,佢哋要全身着黑衫,再喺件衫度畫啲骨頭,拍攝時喺背景加塊大黑布,造到一副骨頭郁動嘅效果。總之導演提出要求,我哋就諗盡辦法做。」
何伯其後到過電懋、邵氏及麗的等著名電影公司及電視台,參與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六十年代葛蘭主演的《辮子姑娘》、《野玫瑰之戀》、李翰祥導演的《江山美人》,均留有何伯的血汗。最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參與過荷李活電影《蘇絲黃的世界》的拍攝工作:「鬼佬拍電影好鍾意玩『跳格』,主角呢一刻喺港島石板街,下一刻就跳咗去九龍上海街,將所有地方特色放晒入部戲度。佢哋好尊重每一個工作人員,講求全體合作,呢一點我好佩服。」
中風仍執筆練習終康復
七十年代港產片抬頭,邵氏參照外國大受歡迎的《金剛》,開拍港版《猩猩王》,並找來日本株式會社等特技班底協力拍攝,整個佈景根據香港實景搭建。何伯拿起收藏多年的劇情繪畫版,津津樂道:「呢幕好經典,猩猩王喺康樂大廈跌落嚟。」
一支畫筆畫出人生事業,也撐起整頭家。何伯於九十年代退休後,也許已沒人記得這一班幕後電影人。他工作及閒餘均不停畫畫,作品無數,卻苦無渠道與外間分享。數月前不幸中風,更令他深思畫畫的意義:「畫足成世人,突然間筆都揸唔起,好似乜都冇晒!」為了重新執起畫筆,他一個月間默默練寫習字簿。痊癒後,他獲義務工作發展局邀請參與銀髮夢成真計劃,終能舉行畫展一償多年心願,一切也來得突然。「人生就好似拍戲咁,冥冥中有個導演為你編排好每一場戲!」何伯笑着說。
特稿
圓夢計劃50長者受惠
義務工作發展局的房先生表示,該局舉辦的銀髮夢成真計劃獲滙豐銀行贊助,於前年9月1日開始,去年12月31日圓滿結束,為包括何伯在內的50名長者完成夢想,「唔少長者窮盡半生精力貢獻社會,年老時礙於金錢、環境同時間等多方面因素,未可以實踐夢想,呢個計劃係要為佢哋圓夢」。
50名長者的夢想各不同,包括舉辦小型演唱會、尋找失散多年的朋友、與心儀藝人會面,或者只是踏足海洋公園。「好多夢想普通人睇落好簡單,但對長者嚟講就好困難。可以運用眾多義工嘅力量為佢哋圓夢,好有意義!」房先生表示,雖然計劃已完結,但該局未來仍會舉辦其他有意義的活動,希望市民捐助或支持義務工作。《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