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工展會結束了。我從無逛工展會的習慣,今年的工展會,卻破天荒去了四次。每次都趁晚上收檔前一個多小時進場,人流散得七七八八,可以在展場悠閑地逛。沒有「兵慌馬亂」的擠迫感,也就能靜下心來購物了。所以,四次進場,四次都有收穫。第一次買了吸塵機械人;第二次是健康產品;第三次拖着北海道原產馬油產品滿載而歸,回家後更興致勃勃、迫不及待開了Q10馬油沐浴露沖涼;第四次去,揹回一隻電飯煲。
近年香港的商場越開越多,面目則越益模糊,商場的格局差不多,鋪頭的分佈也相類。走進商場,我常常會迷路。逛商場,不是一種樂趣,漸成一種負累,不是因為我年紀大了,而是商場越來越沒有特色,越來越沒有性格,越來越缺乏人情味,地鐵沿線所有商場內的鋪面,都被相同的連鎖店瓜分,一模一樣的面孔,看了令人厭倦。地域特色消失、酒店房租漫天索價,再這樣下去,香港遲早會被遊客唾棄。話說遠了。
開在露天的工展會,如時光倒流,給人逛巿集的感覺。市井之中,俯拾皆是人間煙火的樂趣。除了大品牌,工展會也有許多小牌子、小店鋪,這些小本經營的店鋪,通常只有幾間分店,甚至沒有,在工展會遇到了,格外驚喜。也慨嘆在香港做小生意的不易,是顧客與商家雙方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