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尼雲家保持歐洲人對節日擁戴的傳統,一家人不論遠近盡量聚首好好吃吃喝喝親厚一番,親朋戚友好不歡暢。娜塔莎自從妹妹法蘭姬移居西澳洲,變成家中最年輕的一員;也已27,準備婚嫁,計劃生育下一代。
我們吃了兩頓火雞大餐,25號聖誕正日下午三點鐘。26號BoxingDay也是傳統Dinner下午三點鐘,姐夫大概一個月前便準備一應家中擺設,鮮花、聖誕樹、燈飾……酒水肉類糕點麪包奶油乾果巧克力。看到弟妹好友同在,他特別快樂,每次舉杯祝節都不忘遙寄對亡妻思念。自從那年聖誕晚餐席間向我姐求婚,我便一直跟這個廚房並飯廳的寬敞空間及特長餐桌結下不解緣。唸書及剛出來工作恒常往返歐洲之間當然來得密,我姐病重及離世後,為兩名甥女過節人氣旺,來得更密,如非年年,起碼隔一年定在;也讓自己聖誕後到法國巴黎跟陳年老友一起過年方便,09年在普羅旺斯,今年在布根地;生活便在沒規律的工作及有規律的傳統節日中渡過。
不少朋友早已電郵、短訊打聽每年年初三,在下在老家宗祠準備,近乎OpenHouse,為家母賀壽的盆菜宴是否如期舉行?對不起,這個維持了超過十年的傳統龍年將要打破,主因;屏山盆菜聯哥近年生意風生水起,訂單太盛根本不可能為我們Cater,他們有心但不少員工要求放假,人手不足讓老闆也陷於保持出品水平及搵銀的兩難。誰說經濟差?心機手工同奉上的事業賺的不亦樂乎!家母看我年年為這筵開五六百人的土樸盛宴忙得一頭煙早已提出停辦,而她患病的消息也來得太快。
格林尼治聖誕大餐其中一項老老土土行例;交叉雙手同枱拉開紙製爆竹,內有小禮物並英式幽默。其中一條在加在一起,幾百歲的親友間至管用:"Whatgoesupnevercomesdown?"答案很簡單:歲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