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流流一開波講死唔多老黎,但近排港股成交弱雞真的教炒友士氣低落,12月每日平均成交唔夠500億銀,最近四個交易日更不足300億,扣除窩輪牛熊證及沽空金額,每日實際成交百餘億元。
延長交易無錯 錯在熊市出台
成交奀,港股跌,我唔會賴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他還未有足夠份量令港股冚包散,但講到其決策時機,就完全錯晒。無疑,香港與中國及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但事有緩急輕重之分,去年3月份首階段延長交易已令經紀叫苦連天,第二階段今年3月實施,中午食晏減至一句鐘,相信更加無啖好食,傾唔到生意,索性唔食好過。至於計劃推出的期貨夜市,其實亦只會玩死證券行,夜晚交投淡靜又要人輪班睇檔,人做你唔做,做又死唔做又死。
我唔反對延長交易,但唔該不要揀成交奀豬的熊市推出,無論大戶或散戶,唔怕跌市最怕陰乾市,牛市炒股,時間過得特別快,但熊市當下,無得炒卻要長時間對住股票機,份外難受。
無可否認,現時李小加所做的事具前瞻及策略性,冀藉此增加香港股市在國際股市上的叫座力,可惜這邊廂搶客、那邊廂監管未有與時並進,眼見漏洞卻不去堵塞,無關新股、衍生工具及沽空,把關能力奇差,縱贏了新股集資王、輪證成交王之名又如何,到頭來「李」攞彩、我付鈔。
統計去年上市新股,70隻共有53隻潛水,潛水比率75%是歷來新高。港交所近年積極向外游說誇國巨擘赴港上市,更不惜大開綠燈放行向外招手,去年引入的嘉能可(805)、Prada(1913)集資額最多,表現卻令人失望。更慘是部份上市前業績「誇啦啦」,但到派業績竟迅速走樣,誠如中信証券(6030)早前公佈季度盈利瀉74%,招股時疑似隱瞞季績不濟,另外去年超購王豪特保健(OTO,6880)半年亦少賺32%,半年盈利僅及招股書預測的25%。港交所與其花心思在接軌加時討論,不如加強監管守尾門更實際。
至於去年加劇跌勢元凶之一的沽空,相關規定更令大戶如魚得水,現時港交所每日會公佈兩次沽空額,但可笑是從不披露補倉平倉情況,散戶可借貨,但券行通常唔會騷你,就算肯借亦要付高息。沽空盤只能透過自動對盤系統成交,不能在股票報價機上顯示。建立中央股票借貨沽空系統是解決方法之一,可是港交所指今年始就此展開內部研究,要長遠研究,短期不會有具體方案。
炒得股票,輸贏自負,筆者其實只要求一個公平的賭枱而已,你畀我賭耐啲,意義不大。作為大莊家的港交所,還請你做些有意義的事吧!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