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郎在對門 - 毛尖

毛尖:郎在對門 - 毛尖

飯桌上回顧2011電影的時候,沒想到分歧史無前例地大。
《金陵十三釵》分歧大,這個沒懸念,就像《失戀33天》引發爭論一樣。說《金陵》好,因為它夠「電影」,同一個原理,他們認為《33天》不行,因為不夠電影;說《金陵》差,因為它不是我們的自己的電影,同一個原理,我們認為《33天》好,因為它是我們的自己的電影。這樣的分歧由來已久了,就像喜歡《龍門飛甲》和不喜歡《龍門飛甲》的人,只能是吵架開始,打架結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兩部文藝片引發了這次年末電影評選大分歧。一部是章明導演的《郎在對門唱山歌》,一部是韓傑導演的《Hello!樹先生》。後面一部電影,加個注,乃賈樟柯監製。
比較有意味的是,喜歡《唱山歌》的也容易喜歡《樹先生》,但原因卻不是這兩部電影都是「縣城電影」或「準縣城電影」;而認為兩部電影有問題的,都談到了影片在風格上的割裂,尤其是後半部的「超現實」敘事。
簡單介紹一下這兩部電影。《唱山歌》被不少大牌影評人呼籲為「年度最好中國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女高中生為了考上音樂學院,跟家教的劇團老師發生了感情,事情發生在2009年,這是影片前半段。接下來,章明沒有多用一個鏡頭,影片直接進入下半部,也就是四年後的未來時空了。事實上,時間是影片僅有的超現實元素,後半部的敘事甚至更現實,女主人公回到家鄉,依然和劇團老師來往,但發生了一些並不驚心動魄的事情,最後倆人各自歸屬。

至於《樹先生》,前半段是典型賈樟柯的「小武式」敘事,村裏有個叫「樹」的年輕人一直多餘人一樣各處晃晃蕩蕩,可是,突然下半部在他娶親的當天,他魂飛魄散了,或者說,他通靈了。這樣,從原本一個到處被輕視的人,樹成了「樹先生」,成了荒誕的神人。
比較起來,我更喜歡《唱山歌》,雖然前半段故事像《窗外》,但是行雲流水的小城長鏡頭很安撫人心,不僅一點都不會叫你聯想到瓊瑤,簡直令人幻想「縣城電影」能走出未來大師,可惜後半段狗血的劇情打亂了鏡頭,生活被事件修改,為了未來時的那一點點小噱頭和所謂的人生理想小哲學,章明把影像的「縣城學」讓渡給了現代敘事,白白架空了那麼好聽的紫陽民歌,對門唱歌的郎啊,活生生給鏡頭閹了青春。
《樹先生》裏的郎呢,幾乎就是剛一唱歌就給推回了門裏。說這部電影好的,都覺得在影像的超現實方面,韓傑把賈樟柯的《三峽》鋼絲發揮到了飽滿。可是,我看完電影,感覺給閹了一樣。

和全國影迷一樣,我們都對賈樟柯抱過最大的希望,比如,他的「縣城電影」就開出了新一代的電影方法論和電影中國論,這方面,真是怎麼讚美賈樟柯都可以。可是老賈的西式文藝青年趣味一直有,對超現實的手淫就是一個表現,而發展到對韓傑的超現實鼓勵,鼓勵他對後半段的加強加大,就有些淫蕩了。說得樸素點,在「縣城電影」中玩超現實,容易成神棍。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電影中的超現實元素倒也是個普遍現象,比如《龍門飛甲》中的李宇春,看到她,我就超了。相似的,《樹先生》中,縣城裏的聾啞姑娘讓譚卓演,那麼摩登現代甜美的造型,居然要嫁給髒亂差的樹先生,難道不比樹先生通靈更超現實嗎?
最後呢,讓我們用超現實的信心等待一個電影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