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翱翔:一團火 - 鍾尚志

志在翱翔:一團火 - 鍾尚志

到學校為中學生講課,同學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要當一個好醫生要有甚麼條件?」
子女有意習醫,相信大部份家長都會鼓勵。飽經戰亂的老爸,當年曾對我說:「學醫好,世界怎樣變也不用愁沒飯吃!」
醫學院門檻高,同學們都擔心自己的成績能否達到醫學院入學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自己是否有條件當個好醫生。
醫學院的功課誠然繁重,但都是水磨工夫,不需甚麼天份。能跨過醫學院的門檻的,只要肯下苦功不放棄,不用怕被「踢出校」。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今醫學院的男女比例是50:50。師弟師妹們都要認真想想是否能以「懸壺濟世」作為終身事業。
「仁心仁術」是候診室裏掛得最多的牌匾。行醫最重要的是醫德,還是醫術?
光是一片好心,但醫術不濟,是庸醫。金庸在《笑傲江湖》裏說得好,「庸醫殺人,多于刀劍之下」。
醫術通神,但只顧私利,不以病人的福祉為依歸,在病人和家屬最無助,最徬徨的時候斂財,更令人齒冷。
比醫術和醫德還重要的,就是心中的那團火!
這團火是甚麼呢?
就是激情,就是愛心,就是對生命的執着,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就是「若見孺子,將墮於井」的惻隱之心。
就是這團火,鞭策我們在通宵當值後疲不能興時仍堅持到病房查房;就是這團火,令我們為每個垂死的病人奮戰到最後一口氣。
在現代社會的大都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
當醫生的,在「醫療事故」、「醫患糾紛」、「臨床指引」的重壓之下,容易迷失方向,變得很會保護自己,很機械,很冷漠。
要保持心中那一團火不熄滅,才能維持對專業的執着、對病者的熱誠。這是當今為人醫者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