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推高樓價」雖是很多人的共識,但這是錯覺,因它掉換了賓主關係,其實應是樓價斷定地價多少。
何解?思考以下邏輯,若地價真的能影響甚至主導樓價,即就算超高價入地必定可以更超高價格售樓,那麼房地產發展商還需花人力及時間左計右算某項目的賺蝕?當然,現實不是如此,亂出高價買地屬危險動作,是有機會蝕大本的。
1997年樓市爆破後,曾出現過麪包平過麪粉情況,令部份發展商為其投資撇賬,出了高地價並沒有帶來更高之樓價收益。
炒賣地皮恐得不償失
那麼為何仍有不少人認為地價推高樓價?相信是把「成本」錯誤地當「因素」看待;例如地價的確是從事房地產發展生意中之一項重要「成本」,但興建出來的樓宇可賣多少價錢,則要看「因素」如經濟表現、資金流量、借貸成本、以及需求相對供應量等,土地價格阻礙不了樓價去向。仍不信?那麼你買樓時,會否因發展商或二手業主會蝕本而出比原意更高價錢購入,令他們不需虧本?
某項目之地段值多少錢,簡單的計算方程式就是:項目預料總共可賣多少價錢-發展商要求最低的利潤-建築建造費用=地段價值,後者形容得技術一點是「剩餘土地價值」。
至於細節如稅項、專業顧問費用等,這裏不打算詳細列出,就當被包括在上述四大環節之內。
不過,不但不同發展商於各環節上有不同的計算,就算是同一發展商,於不同時期考慮同一項目也會有不同的盤算。
舉例說,不同發展商可以因對市場走勢看法有異,又或對物業的品質定位不謀合,得出不同總賣價以至建造費用。
又例如有足夠土地儲備的發展商,便不需以高價買地搶項目做,要求之利潤亦會高些。再者,有建造業網絡的發展商,可在建築費控制上做得較有效率。
一般而言,土地價格變幅的敏感度會較樓價為高,如樓價下降(升高亦得)20%,土地價格變幅會大過20%。無論如何,只要售價有變,土地價格通常變動幅度更大。
據此,投資或炒賣地皮的人士要留意了,賺錢時利潤的確不錯,然而市場逆轉時連租都未必有得收。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