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首,正月龍年不遠。為了準備東方陶瓷學會的中國龍文物展覽,資深收藏家練松柏早前特地從港島到新界走了一趟。
車子在沙田行駛,穿淺啡淺黃格仔絨西裝外套的他,在小瀝源問道的士司機,想知怎樣開車到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看得出,年輕司機與78歲老先生說話時格外溫文,「先轉左再轉右,然後駛進禾輋邨源禾路,你懂得嗎?」
練松柏約於1962年正式在香港註冊為律師,收藏中國古玩書畫珍品近六十年,香港與倫敦有珍藏,香港書齋名叫長青館。長青館主人,聽到沙田70年代落成的公屋名字,再加一條源禾路,露出一陣中國人溫文惘然笑容,垂手挺腰依然站得像個英國紳士,跟對邊馬路他那輛深黑色平治座駕一樣含蓄。
五十年代在聖士提反書院讀書時,練松柏跟從國學大師陳荊鴻學習中文;在英國倫敦念法律的日子,另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東亞部講師MargaretMedley真傳收藏之學。有中國人的詩書禮教,有英國人的內在含蓄,他這一派人,說話前,深思熟慮。不回答,就是一個答案。懂得與不懂得禾輋邨,在這個情況下,具有階層符號,他不好意思說。
綢緞世家從小培養品味
習慣在淺水灣與粉嶺的高爾夫球會練波,用膳出入香港會,這趟親自駕車帶記者到中大文物館欣賞九件與龍有關的個人珍藏,是為了龍年正月展覽作預告。退休律師,早年替東方海外、華光航運等大航運公司處理合約及其他法律問題,長榮航空也找他協助上巿。倫敦有寓所,在巴黎開車難不倒他。馬會至中大是一條熟識的路,但轉錯一個彎,才知道最陌生與最熟識只在一線之間。看得出,老先生駕駛技術熟練,最後車子停在第一城外大馬路燈位時,他還是請記者開啟玻璃車窗,揚聲向隔線小巴司機再問路,而且,要問清楚細節,像律師一樣處理轉彎的問題。
為了訓練腦袋靈活性,從港島到中大,他也親自駕駛,不用司機。接受訪問前,這位低調收藏家有很多顧慮,真實生活裏,他其實很喜歡分享。「你喜歡跟大眾階層的人聊天?」練松柏回答:「非常喜歡。」
出生階層不由得人去選擇,品性品味,與後天經歷修養有關。投入法律生涯以前,練松柏生於經營綢緞生意之家,少年時,也要替父親到中環花布街及上環疋頭行收賬,結果令他經常流連附近摩囉街的古玩舖。家族本行訓練,質感細膩的綢緞,色彩華麗,雖不是金縷衣,但顏色層次,一個亮度,一層色系,天天看,真愛看,才會有一種喜好的敏感。這種喜好,讓人在某一個時候,不會把某一種顏色的衣服掛上身。訪問那天穿在他身上的西裝,一格一格淺黃色,就有柔和的快樂感覺。
中大文物館館長林業強經常跟練松柏鑑賞珍藏,他說,真正的收藏愛好令人長壽。挑選心愛藏品,是由懂得到擁有或不能擁有的過程。渴望的得到了,心裏乍喜;錯過了,就要放下。有些東西,猶豫間放棄,是因為時間上那一點,已經擁有相類的。有些東西,在強弱形勢裏,別人在上風,為不能擁有而難過是不需要的。有些東西,經歷數十年,再遇上,再騰出擁有的機會,人才會明白緣份珍貴。收藏裏面,有開豁人生觀。
七十年代華光航運創辦人趙從衍(趙世光父親)與練松柏同時出席蘇富比拍賣會,一個是船王,一個是律師行老闆。按練松柏說,趙從衍在實力上,是坐最前排的那一類買家,「我坐在他後面」。趙從衍不斷舉手,不願割愛,「他的手硬是不肯放下來,我買不了」。好幾件看上眼的藏品,消失於一面之緣。
珍藏三件萬曆龍紋瓷器
十多年後,趙從衍的船公司出現財務困難,幾近破產,逼於把私人心愛古董收藏兩度拿出來拍賣,此舉獲得銀行尊重與信任,維持貸款,讓船公司度過難關。也因如此,香港收藏愛好者,得到一次挑選精品的寶貴機會。練松柏曾經心儀的陶瓷珍品,當日失之於拍賣會,最終又得之於拍賣會。他收藏的明朝萬曆年間三件皇帝御用瓷器,包括龍紋碗、青花龍紋筆盒、青花龍紋圍棋罐,正是來自趙從衍的,也是龍年展覽的焦點之一。
明朝萬曆年皇室燒製的龍紋碗,在有綢緞矜貴血液的練松柏眼裏,能吸引他,先是因為顏色好。龍白邊黃身,五爪如風車,只見於嘉靖萬曆年間,加上茄子皮的淺紫色,是難得一見的絕配。「不容易,茄皮紫配黃,是要特定的紫才可配黃,能配如此好顏色,正是瓷器的價值。」皇帝御准,督導官執行,宮廷精心製作,是屬於一個特有時期的品味。
收藏學問不斷累積,練松柏當年會挑萬曆年間製造的青花筆盒與圍棋罐,多少靠收藏家的第六感。兩件瓷器背後的珍貴歷史故事,他買入時並不知道。按林業強翻查史料,萬曆十五年由盛轉衰以前,太監孔成等人傳聖旨,下令大量製造御用瓷器,工科部的執行官王敬民敢犯龍顏上奏,認為棋罐、屏風、筆管、瓶及盒,非急用之物,訂做近十萬件實在是駭人數目,而且質素要求甚高,龍鳳花草肖其形,五彩玲瓏,務極華麗。他勸萬曆帝大量減製,克儉惠民。最終得皇帝下御旨批准:「是。欽此!」惠民減製之舉,正是練松柏手上萬曆筆盒與棋罐罕有之處。
如此華麗如此學問,這是收藏家在拍賣行以外最怕講錢的原因。練松柏當年英國讀書,經常遊走博物館,MargaretMedley就是大維德基金會博物館館長,精研瓷器,倫敦古玩界無不認識她。沒有結婚、醉心中國陶瓷史的Medley,與這位來自香港的法律學生甚投緣。從香港摩囉街到流連倫敦古玩店,練松柏當年把父母、叔伯寄給他的零用錢都用來買收藏品,古玩店的人不敢欺騙他,「因為,他們知道我會把古玩交給Medley看的」。
一生工作算是順遂,生意從台灣大企業到後來最早成為中國委託公證人的八大律師行之一,台灣政治部與大陸共產黨的手腕都見識過。歷練豐厚,現在還是醉心年輕開始培養的書畫瓷器古玩收藏。近年抱恙康復,他看人生比古玩通透,「別人有求於你之時,能做的,都要去做」。年輕要努力,中年講人緣,老年看天意,「上天已經待我不薄了」。
接觸經驗之中,收藏家執着,在於學問在於追求完美,不在財富不在身價。收藏家的人情趣味,有時跟古玩一樣,要慢慢認識,慢慢了解。即如他對穿鞋子也講學問,西裝絕對不能配波鞋,「要舒服隨意,現在有新研製皮鞋,裏面舒服透氣,不用着襪」。
因為經常到馬會游水、到高爾夫球會打波,他面色紅潤,龍精虎猛。一整天訪問、飯敍、茶敍後,老先生還送記者與攝影師一程,在九龍塘地鐵站外看到炒栗子,他很感趣,「二十元一袋糖心栗子,也很美味。」這位愛穿英國絨的中國人,當年在倫敦優閒酒吧喝酒談天的年代,一定很會跟人說有趣話題。
「雲行雨施——中國龍文物」展覽2月10日在中大文物館揭幕,翌日開放公眾入場欣賞。
記者:冼麗婷
攝影:成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