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表的「全球金融發展指數」,香港排名首奪榜首,但不少人擔心上海受惠國策,其發展將是香港的威脅。不過,筆者認為香港可憑其特殊地位,維持現有的競爭力,所以樓市長線是維持向好。
中央力撐港經濟
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現時債務危機的發展,料國內對金融市場的改革將更加謹慎,香港可繼續扮演其國際金融城市角色,吸納國際資金,作為國內對外開放的平台。如果上海要取代香港,在外滙及資本賬的管制需要撤銷,這樣將造成大量資金流出和流入,對國內的銀行體系、金融體制及微觀經濟政策可能出現巨大衝擊。
除對自身經濟發展,面子是另一因素,相對中國逾13億人口,香港是僅得700萬人的地方,如果香港經濟轉差,豈不是表示中國連一個細小前英國殖民地亦不能撐得住?
以澳門的博彩業為例,雖然博彩有違共產理念,資金有機會從此渠道流出,惟賭業是澳門的主要經濟來源,國內避免澳門經濟滑落,對它採取容忍態度,由此可見中國會繼續保持香港的繁榮。
第三個原因與台灣有關,香港回歸後實施一國兩制,若然這方法不失敗,有機會是對台灣統一的先例。約10年前,很多海外基金經理問兩岸會否打仗,當時已預測這機會非常低,而且當中國經濟較台灣更強大,及中國變得更具資本主義,台灣人將考慮回歸祖國,會否享有更好的生活。
基於上述三方面,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不會受動搖,加上歐美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褪色,相反中國的影響力正增加,港人不應妄自菲薄。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