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奶嘢!醜聞纏身 市值蒸發111億元

蒙牛奶嘢!
醜聞纏身 市值蒸發111億元

【本報訊】4年內產品第五度「出事」的蒙牛乳業(2319)昨再遭洗倉,最多曾跌26%,單日蒸發市值約111.26億元,令今年以來18%的升幅一鋪「輸凸」;由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AnthonyBolton)出任投資總裁的富達基金又「中招」,單日賬面蝕6.68億元。
記者:陳健文、吳綺慧

聯交所資料顯示,瑞銀是持有蒙牛最多的機構投資者,持股約7.91%;現持有約5.99%的富達,於本月21日、即公佈蒙牛產品有問題前3日,雖有「先見之明」地減持58.4萬股,惟亦只令基金賬面少蝕約367.92萬元。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各自持逾5%蒙牛股份。
有外資基金經理表示,基於食品行業特質,對蒙牛產品再出事不感意外,「啲產品每日都要賣,又要放落肚,仲係做啲易變壞嘅奶㖭,出事5次咪算少囉……買得呢類股都係預咗要擔驚受怕㗎啦,條街咁多消費股可以揀,我自己就冇買喇。」

基金經理視察:「唔衞生」

另一基金經理則稱,雖然蒙牛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被中糧集團「收歸國有」,令大家以為把關工作會做得好一點,但結果還是令人失望,「早排有證券行搞咗個團去睇蒙牛大型奶站(收集牛奶的地方),感覺仍然唔係咁衞生,所以難怪佢飛身出嚟澄清,大家都係猛掟,市場就係唔信。」
不過,亦有外資分析員向本報表示,認為昨日市場反應過敏,「唔計三聚氰胺嗰次,其他嗰幾次股價好快都升返,感覺上今次同對上嗰三次就差唔多,跌咁多只係條街冇乜貨啫……都係嗰句啦,你信就信,唔信就佢講乜你都唔信㗎喇。」
蒙牛昨一開市便「跳崖式」急瀉,最低跌至19.46元,跌26.01%,其後跌幅收窄,收報20元,跌23.95%或6.3元,是跌幅最大股份,創逾一年新低;成交增至15.64億元。生產牛奶均售予蒙牛的現代牧業(1117),昨亦急跌約13.41%,是第七大跌幅股份。
蒙牛昨日並無就事件舉行投資者會議解畫,只是在早上刊發通告,重申已對有問題產品進行封存及銷毀,現時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境內境外銷售產品,全部均合格。蒙牛發言人昨晚表示,並無進一步補充。
對於事件是否涉及隱瞞,蒙牛官方網頁昨轉載一篇來自新華網的報道,其中提及北京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兼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劉清珺稱,從抽檢到發佈資訊,歷時兩個月是正常的。

瑞銀即剔出最愛之列

一向對蒙牛愛護有加的瑞銀,昨即時將蒙牛從「最喜愛中國股份」組合中剔除。德銀亦將評級降至「持有」,目標價由31.5元下調至22.6元。蘇皇則「力撐」蒙牛,維持「買入」評級,目標31.2元。

蒙牛過去多次出事

1.蒙牛121種產品當中,11種發現含有三聚氰胺
2.國家質檢局要求蒙牛停止向其金牌產品「特侖蘇」牛奶加入一種名為造骨牛奶蛋白(OMP)的物質。兩日後衞生局表示,OMP對健康無害,只是蒙牛沒有獲批准使用
3.陝西榆林有251名小學生在飲用蒙牛學生奶後集體不適,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需入院醫治
4.廣東省工商局抽檢,蒙牛「隨變」榛子巧克力雪糕被驗出菌群總數、大腸菌群不合格
5.蒙牛位於西川眉山工廠某一批次的產品,被內地質檢總局驗出致癌物黃麴黴毒素M1大幅超標,公司稱產品出廠前已銷毀

蒙牛主要投資者持股比例

基金或機構投資者:瑞銀
持股量:7.91%

基金或機構投資者:富達
持股量:5.99%

基金或機構投資者:摩通
持股量:5.90%

基金或機構投資者:大摩
持股量: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