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工廈 屋宇署申請封閉

劏房工廈 屋宇署申請封閉

【本報訊】工廈變劏房「劏」得嚴重,政府在花園街大火後首次高調「開刀」,昨宣佈於明年3月向法庭申請封閉令,安排清拆大角嘴洋松街一棟工廈的部份樓層約60間劏房和僭建物。協助該工廈劏房居民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政府尚未協助居民安置便迫居民搬遷,於理不合,令受影響約100位居民相當徬徨。
屋宇署昨晚罕有發出新聞稿指,將向法庭申請封閉令,封閉本是用作工業用途的大角嘴洋松街78號至78號A部份樓層,指由2009年開始,已多次收到市民舉報及政府部門轉介,指此樓宇的部分樓層被非法改裝為多間劏房。署方派員視察後,證實該工廈的平台及天台已加建僭建物,而在這些僭建物及樓宇的部份樓層內,共分間約60個房間,樓宇由工業用途更改作住用用途。
該署強調工廈擅自改作居住用途,會構成消防安全問題,「為保障公眾安全,屋宇署有需要對有關違規情況作嚴厲執法」。
政府曾三次去信業主,要求拆除僭建物和劏房,但業主未有遵從命令。由於農曆新年將近,署方給予住戶時間搬遷,因此會到明年3月7日才申請封閉令,但受影響居民將不會獲提早編配公屋。

逾百居民恐「無瓦遮頭」

曾經協協該大廈居民的施麗珊稱,受影響位客約有100人,每戶月租約1,000至2,000元,每個單位由20平方呎至80平方呎不等。她曾替居民多次去信政府,要求「先安置,後搬遷」,但至今未獲回音,政府昨晚突然高調執法,令居民感到驚恐和徬徨,擔心居民明年3月「無瓦遮頭」。
民主黨李永達指,政府是次高調執法打擊劏房前所未見,相信是要警告外界不要再將工廈變劏房,給有關業主一個「下馬威」。他又指,此工廈業主遭警告逾兩年仍租出單位作居住用途,政府有必要對此作出刑事檢控嚴懲。

住客心聲
郭先生:租住這裏閣仔一年。我身高五呎十寸,這裏高度剛好。封閉令叫我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