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寧漢把全副身家分給觀眾,紐約人得到的一份最豐厚,全球舞迷皆無異議。那是他生前的基地,七十年代進駐西村Westbeth藝術家大廈,十一樓的排練室頓時成為聖地,晚年的網上系列《星期一和默斯》於此攝錄,更令地址遠近馳名。離落腳客棧不過數街之遙,諸事八卦的我當然不會放過,看完第三場演出的早上特別兜去還心願,站在大門口抬頭仰望,那排長窗一如照片所見,方才覺得朝聖旅程功德圓滿。海外遠親最優待巴黎人,也在意料之中,像所有人離鄉貴的美國藝術家,他在包容量宏闊的花都向來是上賓,六四年第一次登陸後頻頻亮相,和翩娜包殊一樣成為城市劇場常客,九八年更被邀在嘉尼耶歌劇院作客座舞團─翻看舊場刊才發現,那次有兩輯雞尾舞也冠上《事件》名銜,我印象最深的則是川久保玲設計服裝的新作《劇本》,前衞對對碰萬眾期待,想不到反自然的衣服線條和開地心吸力玩笑的動作相剋相撞,少有地兩敗俱傷。
這次節目編排好得沒話說,第一場是五六/五八年的《五人組舞》、八二年的《四重奏》和零七年的《XOVER》,展現整個成長過程;第二場時序有點亂,但以最甜美的《BIPED》作結,令人想起送灶君在神像雙唇塗上糖的失傳習俗。報界還有花紅:二十號下午安排記者拍攝《雙人舞》,且是沒有音樂的齋跳,可以聚精會神鑑析動作結構。場刊封面印着一九三八年的黑白笑臉,十九歲的他尚未展開舞蹈事業,卻已經遇上終生伴侶JohnC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