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市出現環保熱,十二.五規劃提出至2015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55%,粵海投資(270)雖無環保業務,但以供水為主,股價炒起只是趁勢。
粵投一直表示尋求水資源、商業地產、公路及發電項目作長遠發展,但供水並無新項目,反而地產則一再有進展,10月與控股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發展商業地產項目,佔股60%,預期需資20億元(人民幣.下同)。
11月下旬,控股公司於拍賣中投得3家公司全部股權,成本價3.27億元,該等公司結欠銀行貸款45.13億元及利息10.09億元;粵投佔76%的廣東天河城同意參與收購,佔40%。
大事拓地產恐重蹈覆轍
該3家公司在廣州擁有購物中心、爛尾樓(於08年停建)及待開發土地,買家除付標價外,並負債償還銀行貸款及利息,涉資58.5億元,較估值折讓約25%,粵投協議以不超過24.6億元佔該等物業40%,並承擔發展費用4.15億元,即投資約35億元(港元.下同)。
粵投年來財政明顯改善,年中的淨借貸比率僅5%,而投資於商業地產(未計10月成立的合資公司)將使淨借貸比率升至約15%,並非過高。
粵投曾受教訓,現時突然大事投資地產,而公用事業則無新增長,或許是策略改變,或許是不易獲得供水等公用事業項目,可能影響展望。粵投擁有天河城廣場,亦於天津興建廣場,自然削弱於其他投資。
還有是財政改善後,粵投股息比率已由09年的33%升至去年的38%,市場期望今年可再升,而投資於商業地產後,短期內並無收益,可能影響股息比率的升速。
粵投上月高價5.38元,近日低價4.63元,跌14%,反映對水務投資的期望落空,但反覆後仍借勢而升,市場期望仍在,只是短炒隱憂已現,展望審慎。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