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發研製的北斗衞星導航、監控定位系統民用版昨宣佈試運行,有獨特導航與短訊結合服務,讓人知道你位置。目前,信號已覆蓋了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亞太大部份地區。有專家認為,這令市場上美國GPS系統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或將被打破。而解放軍戰鬥力也因此獲大幅提升。
網民憂私隱不保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昨宣佈即日起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系統目前已發射10顆衞星,計劃再發射6顆明年底覆蓋亞太大部份地區,定位精度達到10米;2020年覆蓋全球,將向全世界無數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北斗衞星,更有發訊息這獨創功能。利用此系統,學校和家長通過一張晶片,即可了解學生位置及安全情況。但也有網民擔憂私隱不保。
其實早從2000年起,北斗衞星導航試驗系統就被用在軍隊、及政府職能部門,目前廣泛用於交通運輸、通訊、電力、金融、氣象、海洋、水文監測等各方面。在2008年的南方的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災中也曾發揮巨大作用。
中國正式啟用北斗導航衞星系統,成為繼美國GPS、俄羅斯的GLONASS及歐洲的加利略系統之後第四套衞星定位系統。美國GPS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全球民用領域。澳門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此次官方發佈會主要象徵北斗衞星的市場化,改變依賴美國GPS狀態,對於國家安全也有重大意義,「而且這個市場利益龐大而可觀!但要取代美國GPS地位還有很多工夫要做。」
黃東又表示,隨着北斗衞星系統的技術日趨成熟,明年軍用版精密度估計在一米以內,將令解放軍也可如美軍擁有衞星精確制導武器,提高作戰效能千百倍。
新華社/《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