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場揣測中央將容忍升值以遏資金外流,人民幣兌美元又見回升,昨一度見6.3163,再創93年底滙改以來的17年新高。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在聖誕將過、元旦將至的假日氣氛下,滙市交投較為清淡,國際滙市走勢平靜,人民幣是次的新高仍難有指標性可言。
日本買中國國債被解讀為以行動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加上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昨在報章撰文,直言人民幣早前的跌勢是由內資外流造成,並非外資外流,呼籲當局維持滙率穩定,以防貶值造成資金外流。人民幣走勢昨造好,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昨公佈,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再升0.07%至6.3167,已連續兩個交易日揚升,彭博資訊更顯示,人民幣兌美元昨收報6.3195,為滙改以來新高。
工行周四發債籌500億
不過,有分析認為,國際滙市在節日氣氛下交投平淡,人民幣是次新高仍未見指標性,難言擺脫貶值路。事實上,人民幣一年期不交收遠期合約(NDF)昨報6.3785兌1美元,較昨中間價6.3167有618點子溢價,反映市場預期人民幣一年後貶值0.9%。
另外,內地銀行陸續趕上今年融資尾班車,以符合中銀監明年開始實施的新資本要求。據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告,工行(1398)計劃在12月29日(本周四)發行兩品種分別10年及15年期、合共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固定息率次級債券,用以充實附屬資本,由中信証券、中金及中銀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
工行截至9月底止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51%及10.03%,僅稍高於當局要求的11.5%及10%。工行今年6月已發行380億元20年期次級債,今年至今四大國有銀行合共發行的次級債規模高逾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