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天長地久 - 畢明

不在乎天長地久 - 畢明

有時我想,我們是多麼的渴望被感動。但這裏能感動人的東西買少見少,大家的感動G點慢慢封塵生鏽。你已多久沒被本地的廣告/電影/音樂、被這片土地種植出來的文化或次文化感動過?香港人,有多久沒有集體地被好好感動過?(被集體撻着則太多)。或許這問題本身已有障礙,在如今什麼都割裂得更繁更細的世代,集體,能集的數量大不如前,集體,沒有足夠說服力的量。
你喜歡鐵達時最新的廣告嗎?最近由讀者的電郵,在我的博客,到剛為香港藝術中心講的兩次廣告講座,四方八面都經常得到這問題:「你覺得鐵達時最新的廣告怎樣?」
「不可以留住昨天,留下祇有思念。」
梅艷芳和周潤發的鐵達時,8歲到80歲都攻陷了,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集體。鐵達時「天長地久」以前的成功,正是它現在的困局,囿於過往的經典框框,既延續不了,又突破不來。起碼廣告上是如此。新的「雜物小姐」廣告我不喜歡,也不討厭,我知道它想幹什麼,但有心無力,亦感動不了我。經營粗淺的放不低,對白和文字矯情刻意,公仔有很多腸。繼續口號:TimeisLove,多麼陳腔。濫調就是濫調,不會因為寫成英文就變得高級,又是大陸市場拉的curve和惹的禍?
時代,格調,氣派,屬於「不在乎天長地久,祇在乎曾經擁有」,不再。史詩式的愛情浪漫,是纖細的感動,微微的顫抖,戚戚的悵然。無半句對白,意在言外。那些年,97大限將至,在不確定性和缺乏將來感中,此生此刻,此時此地,有你有我,彼此就是對方的真實,情如物證,沒有明天但是有你,夠了、夠了。那隻表,盛載着太多當代情懷、留戀和淒美。火車月台上的梅艷芳,等,盼,像無數在啟德機場接機送機的人。「香港幾好都有,點捨得走」的洋酒廣告,被移民潮淹至沒頂。
我聽說也相信鐵達時是好的廣告客,今時今日,肯拍這樣的廣告的不會是壞人。請放下留不住的昨天,即使思念,別想重現經典:時代不對,也沒有人。沒廣告故事的時代和我們身處時代的化學,也欠巨星如風華正茂的梅艷芳和周潤發。這一代,誰是夠iconic夠charismatic的人物,能擔得起一代潮騷,撐得起當代風流?是以鐵達時曾經用上夠紅的王傑不成,請來國際足球巨星傑斯亦冇feel。
繼續愛情,如今小品就別和史詩撼深度情癡了,要超厲害的小品才能勝得過在前的珠玉,比較是不能避免的。重要是能打動人,愛情信物,除了深情難捨,也可淘氣、性感、舉重若輕。時間在於愛情,不必一味風露立中宵戀念分離了的愛。可以是邂逅,相遇的一剎,世界停頓,就是永恆。或者,像張愛玲一篇祇有半頁的小說《愛》,沒有發生的愛情,終生刻骨,老了,「於千萬年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一樣可以很鐵達時。
別說90後都喜歡「雜物小姐」,日本麥當勞的創業者藤田田先生說過:「人類一輩子都會吃12歲前吃慣的東西,所以麥當勞強攻12歲以下的兒童為促銷對象,就是要灌輸味道。」進步是提升味覺,提升「品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