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情話:三個傳奇男人 旺角歌迷會

型情話:三個傳奇男人 旺角歌迷會

旺角行人專用區傳出歌聲,約翰連儂的《Imagine》、盧冠廷的《天鳥》,還有《IStartedAJoke》……令途人如磁遇鐵。原來是三個老男人用三支結他,兩把男聲,為途人獻上民歌金曲,笑與淚和樂與怒十分情真,九分神似。短短數月間,聚眾成城,為他們一次又一次擋下「街霸」的迫害,二百多歌迷每周末都在旺角街頭等着他們,而三個男人的相遇,更是傳奇中的傳奇!

記者:馮敏兒
攝影:陳盛臣、馮敏兒

第一個L:手臂結他沉默張揚

阿林是印尼華僑,62年在雲南出生,1975年第一次接觸結他,「我當時13歲,村裏有人不知從那裏找來了一支被禁的結他,當時叫六線琴。那種聲音非常好聽,但結他主人卻不會讓我碰,我惟有偷偷睇佢彈。無書無譜,只能用腦記,又不敢讓他知道,回家後就拿起筆紙,畫六條線,畫三格,這是E,這是D。唔,是這樣了!我日日看,但完全沒機會接觸,只能憑空想像,拿手臂來模擬做Bar,我就是這樣學懂結他的。有次終於畀我偷偷試彈,結他主人發現我竟然識彈,讚我偷師了得,哈哈大笑,認了我做徒弟。後來一班人在村裏齊齊玩,偷收聽緬甸的電台,還有美國之音、BBC、澳洲電台和普通話台,錄下歌曲,模仿着玩。到了70年代末由香港引入錄音帶,才有英文歌潮流,第一首聽的歌是《OhCarol》!」

1.無結他偷師自學的林Sir(林建昌),在東涌街頭結他獨奏,為等知音,促成3個男人走在一起。

阿林86年來到香港這個花花世界,都把音樂忘了。「兩年之後路過琴行,才發現結他種類之多。」現在子女長大了,阿林決心再玩音樂,買了電結他和揚聲器,在逸東邨四處街頭彈奏,人們以為我是儍的、想威,卻沒有人明白我其實是在找知音。去年五月,威哥出現,好奇跟我說,一個人彈很無癮吧?我說是呀,但沒辦法,只想找知音。我說不如你也來彈一首吧,他說十幾年沒玩了。說罷就把結他拿上手,我一看他姿勢就知佢有料到,就和他說:生疏嘛,操一個月就回來啦!」阿林就這樣把結他和揚聲器借給威哥,之後,就一起開始街彈生涯了。

■打賞是街頭藝術遠古以來的生存模式,幾位「退休老人」仍可自力更生。

第二個L:街頭奇遇重新做人

今年剛好60歲的威哥,年輕時憑自彈自唱TheYoungRascals的《WhatIsTheReason》,和GeorgeHarrison的《MySweetLord》贏過79年和81年兩屆《星島日報》業餘歌唱比賽的冠軍,然後經歷了二十年酒廊賣唱生涯。後來潮流興卡拉OK,老闆要他伴奏,他發現那已經不再是音樂,就封起結他,收起耳朵,完全脫離音樂,轉行物業管理,一做廿年,「不知為甚麼,對音樂完全失去興趣,本來打算做物業管理到退休,後來在東涌遇見林師傅一個人拿着一支結他和一部揚聲器,見他彈得solo就無chord,有chord就無solo,忍唔住說那樣好大鑊,就試彈幾個chord給他看,誰料他一聽就要借我結他和揚聲器回家去練習,認識了不足一小時,這個人就叫我攞他的東西回家,令我很感動,要不是他,我是不會再從新拿起結他的!」

2.威哥(劉偉能)唱彈雙絕,雖然表演經驗最長,但為人內斂不好風頭。

威哥為人訥言內向,不愛出風頭,總是被人欺負,近年還患了哮喘,但街頭賣唱令他重新振作,心花怒放,「認識發叔(阿Lam)的當日就遇上了區議員,見我們沒地方練歌,就推薦社區中心一個空置房間做音樂社,並登記為『東涌工人音樂社』組織,給我們練歌和教音樂,不用在街頭被投訴驅趕。這『工人音樂社』唱的是酒店級的英文歌呢!」

■忠心粉絲把三個男人重重包圍,保護他們不被街霸侵犯,為了動人歌曲,團結一致,厲害!

第三個L:東龍情仇無界之歌

歌聲動人又最型的阿Lam是水上人,今年55歲,十幾歲出來工作,甚麼行業都做過,幾年前發現心臟塞了三條血管,逼於提前退休。一天他在東涌街頭聽到威哥和阿林的音樂,好奇問他們為何不唱歌,他們就和他說:你來吧!就這樣他唱了首《一封家書》,自此三個人就夾起歌來。「少年時為追女仔,在社區中心玩結他做義工,經常自彈自唱個幾鐘。」雖然阿Lam只讀了四年小學,但英語民歌唱得琅琅上口、音域廣闊、發音準確,誰猜到他其實是個不會英語的人,屬於無師自通的天才。
只是有件關於音樂的事,一直令他耿耿於懷。70年代少年阿Lam認識了60年代已在東龍島開荒的利伯,一老一少合作在農莊種菜養雞、畫畫玩音樂,取名「東龍田莊」。後來利伯過世,他的後人不想繼承,又不能轉名,「我們受到村長不斷投訴迫害,還買兇殺人,用快艇追殺我,好在遇到水警,卻被殺手乘夜霧逃走。當年的地政署官員又不勝其煩,說我不是耕地和寮屋的牌主,要收回牌照,結果一點賠償都沒有就把我驅逐。農莊被拆當天,一家面臨巨變,老媽受不住打擊離世,姐姐精神也出現問題!」重訪故地,他聲音沙啞,哭訴往事。其實他唱的每首歌,根本就是夢想與控訴,難怪聽得人心神震動!

3.阿Lam唱起英文歌來有型有款,誰猜到他其實不懂英文呢!

4.曾經充滿歡笑聲的音樂農莊舊址已被拆散,只留下回憶。

5.阿Lam和太太Fanny在昔日的「東龍田莊」。

6.阿Lam的好友張老師,是張大千的徒孫,在農莊內教孩子畫畫。

7.在東龍島的音樂、農耕和玩樂中長大的孩子。

8.昔日東龍田莊的自耕生活。

9.阿Lam的一家住在東龍島的美好日子。

3L歌迷會誕生

三個性情中人,林Sir沉默,遇到知音時又會口若懸河,一身印尼華僑打扮,卻從沒在印尼住過,在爸媽千多名同鄉中找自己的認同;威哥內斂,藝術家性格,退隱半生,重拾結他一刻,才發現當年琴音竟是錯的,結他和唱腔雙絕的他說,從前以為模仿就是本事,到今天才唱出了自己的聲音;阿Lam飽閱世情,縱橫職場,由他做先頭部隊,要3L上街賣唱初時不果,他便自己身先士卒,在大埔街頭獻唱。三個月的理想成績,終於在今年五月把3L拉上旺角的街頭。那天在杏花村酒樓搞「3L歌迷會」聚餐,二百多歌迷自動現身,有些還一家大細撐場,場面熱情洋溢,很有千里遇知音的逸趣,也同時確立了他們的地位。

10.3L歌迷人人留下簽名,比參加婚宴還要熱情。

11.3L樂隊為答謝街坊歌迷,以約二百元的廉價盛宴在杏花村酒樓搞懷舊音樂會知音,歌迷話太便宜,所以繼續打賞。

12.二百多位歌迷,人人隨歌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