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原名胡寶娟,1908年出生在上海北四川路餘慶坊。原籍廣東省,鶴山縣,水坡村人。她家鄉有胡家祠堂,有家譜。一般小戶人家是建不起祠堂的。父親胡厚澤號少貢,有一個弟弟名胡輝澤,號星垣,還有一個姐姐。胡蝶的姑媽嫁給唐紹儀的弟弟,唐紹儀是孫中山同盟會的好友,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當過孫中山的第一任國務總理,姑媽他們很早出國,居住在檀香山(也就是現在的夏威夷)。胡蝶的父親和叔叔二個南方人能從廣東的小縣份到上海又到北方的鐵路上工作,都和唐家有關係。母親高氏,也是大戶人家出身,胡蝶在她的回憶錄中說:「我母親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很懂得處世為人,她慈愛但嚴格,從不因為我是獨生女而對我有所驕縱。我自己在以後一生中,在待人接物方面受了她很大的影響……她沒有能說出長篇的大道理,但是她句句含有哲理,樸實無華的話使我一生受用。」
胡蝶父母只生了胡蝶一人。若干年後,娶了個二房呂氏(北京人)又生了四個男孩一個女孩,比胡蝶都小十來歲,玩不到一塊兒,胡蝶小時候的學伴和玩伴是她的二個堂姐弟。妹胡珊(小胡蝶一歲也當過電影演員演過第一任的花木蘭)和堂弟胡業培(小胡蝶二歲)。我在解放後和胡業祥結婚,胡業祥是胡珊的親弟弟也是胡蝶的堂弟。
從胡蝶的家譜上看,傳到胡蝶一輩是第28代,推算起來應該在明朝,胡家就有記家譜了。男的到28代,「業」字排行,女的「寶」字排行,胡蝶原名寶娟,胡珊原名寶玲,胡蝶是藝名。1989年4月胡蝶在加拿大溫哥華逝世,和潘有聲合葬在溫哥華的科士蘭的公墓中,用的就是潘寶娟名字。
胡蝶八歲那年,從東北回到天津,住了一年多,和堂妹胡珊在天主教的聖功學校上學。胡蝶初中程度,20年代初她考入洪深先生辦的演員訓練班。以後她進入電影界。她不像阮玲玉那樣為生活為經濟,也不像有些人,為虛榮,她完全是對戲劇電影事業的愛好。她兢兢業業工作,對表演很鑽研,很能理解導演的啟發,在電影界工作十多年,已經家喻戶曉,名氣上升,如日中天,紅遍全中國,被民眾選為中國最早的第一屆電影王后。她那時從拍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已經有幾十部戲,代表作有:《啼笑因緣》、《夜來香》、《姊妹花》等等。
胡蝶雖然名氣很大,但沒有明星架子,對人和氣,在電影公司是出了名的,有位公司的工人說:我是在攝影棚裏搬電燈的「電燈曼」(曼是英語man的譯音,上海人常常這樣說話,表示在洋場工作),在電影廠裏我的地位最低,很少有人理我。可是胡小姐每進攝影棚總是和我微笑點頭。胡蝶在電影公司裏的人緣之好,是有目共睹。她總是和和氣氣,從不和人紅臉,若有她不願意幹或不想幹的工作,她也不會直接去拒絕,總是想方設法找理由來退辭,她的這些做人道理,就是受她母親的日常教育的影響。如: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很快就佔領了香港,那時胡蝶被困在香港,一天,一個日本軍部藝能班班長叫和田幸佐的(中國通)來到胡蝶家,很客氣的請胡蝶去東京觀光,胡蝶知道來者不善,要拖她下水,她很機智的回答說:非常榮幸你邀我去東京,可惜不巧,我懷孕在身,行動不便,等分娩以後再去吧!用這話搪塞過去。其實胡蝶已經做了宮外孕結紮手續,不能生育了。隨後她便找關係,進入大陸。「抗日戰爭」時期的1945年春季,我在重慶第一次見到胡蝶時,她也是對我非常親切和熱情,不像一個電影大明星看一個初出茅廬學生出身的舞台演員。
1935年12月23日胡蝶和潘有聲在上海隆重結婚,場面之大,賓客之多,當時的上海人是家喻戶曉。不久她懷孕了,可惜檢查出來是「子宮外孕」,當時就做了絕育手術,他和潘有聲的二個子女是潘有聲的哥哥過繼給他們的。1937年夏,我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胡蝶全家(父親已去世,母親、小媽、二個孩子、保母)全家遷居香港。胡蝶從抗日戰爭那時離開祖國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才匆匆回到上海,不久又去了香港,一直沒有再回來過。
胡蝶一貫的工作認真,做人規規矩矩,但是,樹大招風總有一些人在注意她,給她製造一些新聞,如:1931年9月18日「瀋陽事變」,日本人一夜之間佔領東北瀋陽,當時胡蝶正在北京拍《啼笑姻緣》外景。就傳出和少帥張學良,當天晚上在北京六國飯店跳舞的緋聞,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有個叫馬君武的廣西大學校長,信以為真,做了一首詩: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
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這下老百姓更信以為真的,紛紛傳開了,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有電影公司出來闢謠,但很少有人相信。這段緋聞幾十年後,直到張學良在台灣恢復自由,親自出來對記者闢謠,說:他和胡蝶根本不認識,從沒有見過面,那天晚上他是在「廣和樓」看梅蘭芳的演出,這件錯案才算了結。
現在胡蝶離世已經二十多年了,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有個人出來,拉胡蝶這張死虎皮給自己披在身上為光榮,自稱是胡蝶的私生女,一時鬧得熱鬧非凡,最後又嫁給了李宗仁,更是紅及一時,她在2008年12月21日北京的《新京報》上自稱出生上海,是在「台兒莊戰役」大捷的第二年(是1939年不是1938年)。可那時胡蝶已闔家遷居香港了,最近我的一位朋友,是潘有聲妹妹的同學,她和我說起胡蝶,她說:她在1938年的香港見過胡蝶,她說胡蝶的美麗,雍容華貴,態度大方,使她印象很深,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可見胡蝶1938年已經在香港。那個自稱私生女說1939年在上海出生,不是胡說八道嗎?她如真的出生在上海,那是誰的私生女?
再說胡蝶1936年已經做了絕育手術不能再生育了,她在香港淪陷後,一個日本軍人要胡蝶去東京一遊,拍一部《胡蝶旅遊東京》的片子,胡蝶知道他來的用意,就以假懷孕來推辭。她是決心不和日本人合作的,所以她在上海抗日戰爭開始不久就全家去了香港,在香港又碰到麻煩時,她又推說懷孕,以後,趕快找關係離開香港,他們全家用一天的時間,步行到惠陽,再到韶關,進貴陽直到桂林。她的不與日本人合作,同梅蘭芳先生的「蓄鬚明志」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個自稱是胡蝶私生女的人叫胡友松,她既不懂抗日戰爭的歷史,又不清楚胡蝶的家事,胡編亂造出這段漏洞百出的荒唐故事來,只能騙騙不懂事的青年,稍為有點常識的人一眼就會看穿那個人的虛假。
今年4月是胡蝶走向天堂的22周年,那個自稱為私生女的人也離開人世。這段編造的假歷史,不應該塵封,是需要銷毀,還一個胡蝶原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