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花牌起革命傳統工藝加浮雕 LED燈更搶眼

粵劇花牌起革命
傳統工藝加浮雕 LED燈更搶眼

【本報訊】社會講求增值,傳統廣告花牌也要來個大變革。本地視覺藝術家朱興華獲西九管理局邀請,為四套即將公演的粵劇設計新款廣告花牌。傳統製作工藝與粵劇一同走向現代化。
記者:鄭啟源

朱興華肩負起變革責任,為花牌傳統工藝尋求突破。他說,大型花牌是中國傳統慶典的象徵,店舖開張、社團就職、天后誕或盂蘭節等都會用上各類花牌。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也隨時代進步,花牌工藝亦是時候起革命,「如果唔改,唔使等100年已經被淘汰」。
展示劇目、名伶老倌姓名等資料的傳統花牌,可算是粵劇的標誌。花牌可分四部份,包括頂部的「鳳冠」、兩側「龍柱」、展示資料的「腸」,以及底部的「兜」。「雖然要有嶄新感覺,但都唔可以太新,否則就唔係粵劇。」朱興華因應明年是龍年,將龍柱改成橫放的飛龍;新式花牌亦少不了現代化裝置,鎢絲燈泡改為LED燈,令花牌文字更搶眼。

朱興華從小已是粵劇戲迷,希望藉新式花牌,為花牌工藝及粵劇注入新元素。
易仰民攝

粵劇迷操刀 兩個月完工

難得有機會進行跨界別創作,朱興華亦要「舞文弄墨」,除為四個花牌文字特別襯色,更在花牌兜部加設花旦及文武生造型浮雕,打破傳統花牌的沉悶。他從小便是粵劇迷,當年父親在普慶戲院工作,他趁機在戲院看免費粵劇,「新式花牌設計,全部來自我對粵劇嘅認識」。
四個花牌均高25呎、闊13呎。花牌工場老闆張鑑林指,新設計要求的技術複雜,一般同樣大小花牌可以四天完成,今次4個花牌要兩個多月才完工。他說,花牌工藝百年如一日,整個行業只有4至5間公司經營,工場成立30年亦從未為花牌設計作改革,今次算是新突破。
西九管理局與八和會館合作,於農曆年廿七至年初一(明年1月20至23日)將舉行「西九大戲棚」活動,屆時會上演《六國大封相》、《刁蠻元帥莽將軍》等四個劇目,門票售價為10元。詳情歡迎瀏覽網站info.wkcda.hk。

八和會館副會長謝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