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真的想不通,一齣電影花這麼多的人力物力,這麼多的心血和汗水,拍攝時歷盡千辛萬苦,卻沒有在弄劇本的階段花多點功夫和時間,以至作品的層次,未能進一步提升。中、港兩地的古裝大片,迄今為止,只得《投名狀》的故事和劇情較為可取,其餘影片若從銀幕見到的成績來衡量,幾乎沒有一個劇本是合格。當然我們不排除有大老闆或導演的干預或閹割,導致影片非驢非馬,但如果說這是咱們編劇界能夠做到的最高水平,這委實是中港影壇的恥辱。
徐克的《龍門飛甲》驟眼看來,頗具氣勢,野心亦大,但劇情架構和人物塑造未臻完善,殊為可惜。編導娛樂觀眾之餘,亦想借古諷今,暗貶時弊,但有如蜻蜓點水,未起波瀾。各路人馬之中,陳坤演西廠督主,周迅演俠女,樊少皇演西廠二檔頭,最為搶鏡,李連杰的俠士並冇驚喜,其餘桂綸鎂、李宇春、范曉萱更是等而下之。演出如此失衡,有時跟劇本的先天缺陷,或總其成的導演未能好好駕馭,有莫大關係。一般強調武打動作和感官刺激的影片,都會顧此而失彼。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