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邊科 - 邁克

搞邊科 - 邁克

一入維修過的前紐約市劇院,雪亮的眼睛便瞄到和以往最大的不同:葵青劇院那樣由左至右一排直過的座位,現在被兩條通道劃分為三區,今後大爺大娘們看戲中途屎急尿急,進進出出方便多了。老老實實,全世界我大駕光臨過的表演場地,沒有一間像它這麼慷慨,行與行距離之敞闊,容得下一隻普通尺寸的小笨象走過,如果哪家航空公司的經濟艙有相若腿空間,誰也不會考慮花三倍價錢搭商務。至於賣相,習慣了巴黎嘉尼耶歌劇院的排場,去到哪裏都有權藐嘴藐舌,從前聽聞這間的設計被捧為似首飾盒,自然反應是「唔通要嚟裝朱義盛咩」。年紀大了比較寬容,第一次覺得小家碧玉捉襟見肘的華麗另有一番味道,起碼不像隔籬大都會歌劇院,除了肉酸沒有第二個形容詞。
大堂的禮品部乏善足陳,演出簡介倒意外有中譯單張,連忙拿來拜讀。不讀猶自可,一讀大受刺激:這齣老幼咸宜的舞劇,一向不是通譯《胡桃夾子》嗎,怎會忽然變了《胡桃核》?大名鼎鼎的俄國作曲家,中港台星馬泰無一不譯「柴可夫斯基」,登陸紐約無端端成為「柴科夫斯基」,究竟算搞邊科?Candycane似乎俗稱「棒棒糖」吧,「拐杖糖果」是什麼東東?SugarPlumFairy簡簡單單叫「甜梅仙子」不就算了,何必多佔兩個字位,累累贅贅化名「糖果梅子仙女」?跳芭蕾舞的company,當然是「舞團」,幾時擴展出一間「公司」?舞蹈員和音樂家不是「啟用」的,是「聘用」的……幸好Balanchine乾脆用英文,否則難保不出現「巴蘭辛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