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研究:輸紐交所馬鼻港恐失集資王寶座

安永研究:輸紐交所馬鼻
港恐失集資王寶座

【本報訊】歐債危機令環球股市積弱,今年香港的IPO(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料較去年大縮水42%,只有約2600億元。雖然港交所(388)前日公佈今年首11月數據,仍指自己是集資額全球第一;但安永最新研究卻顯示,香港今年很可能會輸美國紐約交易所一個「馬鼻」,屈居第二,痛失「三冠王」寶座。
記者:吳綺慧、陳健文

安永華南地區主管合夥人蔡偉榮表示,如無意外,香港在餘下1個多星期都「無仇報」,今年很大機會會以區區百多億元,輸給紐交所:「其實真係爭好少,原本香港會贏,不過有啲新股好似海通咁擱置咗,又有啲縮減集資額。只要多番一、兩隻上到,香港都會係第一。」

安永新股市場研究表示,港交所可能失去集資王美譽。 程志遠攝

差120億 三連冠夢碎

安永估計,紐交所今年全年新股集資額將達2652億元;而香港截至昨日,只有2530億元,差紐交所約120億元。
至於排名第三為深圳交易所,安永估全年集資額約2260億元。
港交所發言人表示,日前該所公佈的排名及集資額,是截至11月底數據,當時港交所仍是第一,現階段不評論全年能否「冧莊」。港交所前日公佈的首11個月數據,香港總集資額約2193億元排首位,第二位是集資約2058億元的深圳交易所,紐約則以1857億元排第三。
今年本港新股市場有三大特點,分別是延期上市新股多、就算得到中央祝福的大型企業亦「唔一定掂」,以及「細細隻」反而錄得不俗升幅。

新股暫緩上市大增

招商證券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形容,今年是他入行以來最多新股擱置同暫緩上市的一年:「兩個字講晒,難做!內地經濟唔好,再加上外圍動盪,新股好難定價之餘,基於個市跌多升少,散戶同基金經理都對新股冇晒興趣……呢個又真係冇辦法,條街全部股份都咁平,點解要買新股先?」
一名外資基金經向本報表示,有得升的新股全部「派得好少」,悉數獲分配的又「淨係識跌」,結果今年投資新股平均都要蝕錢,相信這亦是很多散戶今年買新股的寫照。
截至昨日,不計創業板,有65家企業在港掛牌(只計有集資的新股),較2010年少約30家之餘,集資更按年大減42%,遜於年初時預計的3000億至3500億元。
65隻新股中,有35家於首日跌破招股價或無升跌,至今亦只有約10家公司仍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