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孕婦湧港產子,令幾乎已在本港絕迹的地中海貧血症(簡稱地貧)個案增加,公立醫院近年發現父母均是內地人的地貧嬰兒數目不斷上升,醫院管理局兒科統籌委員會正進行調查,了解內地孕婦每年在公立醫院誕下的地貧嬰兒數目。專家承認患者增加會加重本地醫療負擔,正研究對策。 記者:梁麗兒
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李志光稱,現有的產前檢查已可及早篩查患上地貧的胎兒,令本港地貧新症持續下降。過去10年,每1至2年才有1宗本地新症;去年4歲以下患者僅8人,5至9歲患者有18人。惟部份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因產檢不足,近年在港誕下地貧嬰兒的數字上升,因患者多會在港繼續治療,增加了本地醫療系統負擔。
福建病童每月來輸血
以威院為例,他表示過去五年有5名內地孕婦誕下地貧嬰兒,更有在港出生、居於福建的病童,每月乘飛機來港接受輸血治療,「呢類個案近年升緊,所以要做全面調查,了解對本港有乜新衝擊!」
地貧病人因嚴重貧血要終身定期輸血,但會令身體積聚過量鐵質,故同時要接受除鐵藥物治療。過往要評估病人器官鐵質囤積情況,要靠入侵性診斷方法,如肝穿刺,惟心臟無法做穿刺,只靠超聲波檢查,但準確度較低。
李志光稱心鐵囤積引致心衰竭死亡的個案佔整體病人65%,中文大學引入全港唯一的磁力共振檢查T2*技術,此檢查可評估病人心、肝、腎等器官囤積鐵質的情況。曾為全港三百多名病人做檢查,其中90人有心鐵囤積,獲處方口服除鐵劑「去鐵銅」,3年後,其中84人囤積問題有改善,但有兩人死於心衰竭。此技術有助病人,增加存活率,本港地貧死亡人數由06年4人減至去年無人死亡。其他公院也計劃引入該檢查,讓更多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