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漏氣不利收購

中海油漏氣不利收購

【本報訊】中海油(883)今年可謂遭逢多事之秋,繼渤海灣蓬萊油田、錦州西油田相繼出現漏油後,日前珠海的海底天然氣管線又出現洩漏,雖然僅導致明年產量降低0.75%,但漏油漏氣事件不斷發生,令外界對其管治工作信心盡失,不僅影響股價表現,更可能打亂其收購計劃的部署。
巴克萊證券稱,漏氣事件增加該行下調中海油明年產量的風險,故中海油首要是重建投資者對公司的營運信心,而今次事件有機會促使中央進一步加強對油田及氣田的安全及環保審查。

大行降產量預測

外資券商Bernstein認為,根據日產量損失3%,番禺管道停產3至4個月的假設,預計將導致中海油明年產量減少0.75%,惟對收益影響料不到0.2%。由於是次出現洩漏的管道相對較新,反映中海油營運方面的不足。
里昂證券表示,中海油明年將面臨產量增長乏力的問題,而今次受漏氣影響的兩塊氣田管道可能因此停產兩個月,倘來自液化天然氣(LNG)終端的供應無法彌補差額,可能導致廣東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
據中海油表示,基於珠海天然氣管線泄漏,要立即關停番禺30-1和惠州21-1相關平台的生產,受影響的淨產能約每日2.67萬桶油當量,相當於今年生產目標約2.9%。受漏氣事件困擾,中海油昨跌0.59%,收1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