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業監管局擬三年後成立

旅業監管局擬三年後成立

【本報訊】政府擬三年後成立非業界主導的旅遊業監管局,取代旅遊業議會及旅行代理商註冊處監管旅遊業。該局每年開支較旅議會多一倍至5,500萬元,政府初期會撥款,但業界擔心遲早調高印花費等,最終轉嫁消費者。當局又擬提高現時50萬元旅行社開業資本,業界擔心中小型旅行社難經營。
內地入境團問題頻生,當局諮詢後昨宣佈擬成立法定機構,暫名「旅遊業監管局」,一站式規管旅行社、領隊和導遊發牌,以及業界運作和懲處等。商務及經濟發局局長蘇錦樑在記者會上解釋,這較旅議會及旅行代理商註冊處雙軌規管更有效率;監管局理事會成員由政府委任,非業界為主,主席也由非業界擔任,以免再「自己人管自己人」;但仍有一定比例由業界,包括前線導遊及領隊組成。

開業資本料提高

旅議會一年開支約2,000多萬元,旅遊事務專員容偉雄說,新局一年開支約5,000萬至5,500萬元,政府初期會撥種子基金,作運作及應急之用,最終要自負盈虧,收入源自旅行社註冊費、外遊印花費、入境團登記費。當局擬提高現時50萬元的旅行社開業最低資本要求保障旅客,實際加幅未定。
政府會與業界討論細節,兩年半後可草擬法例,三年後落實,其間續由旅議會監管。監管局成立後,議會負責培訓業界及協調旅客意外及天災停團等安排。
旅議會主席胡兆英表示會諮詢業界。旅行社協會主席梁耀霖說,業界逾70%為中小企,提高開業資本會造成經營困難。

外遊印花費恐增

雖然當局稱無意調高註冊費及印花費,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說,新局開支倍增,擔心遲早調高有關費用,最終轉嫁消費者,故應只增加入境團登記費,考慮向自由行新徵費用或減低該局開支。代表領隊及導遊的旅遊業僱員總會副理事林志挺歡迎成立監管局,期望考慮前線生計,長遠成立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