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執業醫生富有時代觸覺及品味,診所都會設置一棟featurewall,但不是意大利磚、天然石或時下最流行的馬賽克,而是由一排排金屬證書鑲嵌而成,在LED射燈下閃閃發光,氣勢磅礡。
只要花數百塊錢,醫生便能把證書鑄成鋼板,如果不嫌俗氣,更可鍍上金色,就像灣仔金紫荊、摩Hill金龍、甚至金X尊那座金馬桶,吸引內地貴客來港購物時順道睇醫生。
醫生最基本的證書是醫學院的內外全科學士,此外,很多行家診所還掛了一大堆文憑。
副學士或毅進課程畢業都不算拿了大學degree,同樣地,醫生上堂進修取得的文憑也不是專科資格,想確認診所內的是否專科醫生,便要看看牆上有沒有那張由香港專科醫學院頒授的院士證書了。
講到醫生的終極專業資格,非英國皇家醫學院榮譽院士莫屬。香港雖已回歸祖國,但醫學界對前宗主國的證書依舊十分眷戀,要成為皇家醫學院榮譽院士,必須得到資深遴選院士提名,難度比入馬會更高。
英國皇家內科學院有倫敦、愛丁堡及格拉斯哥三個分會,是地區性組織,本土醫生通常只會隸屬其一,但香港的醫生會設法把所有分會的榮譽院士弄到手,有些行家更連愛爾蘭皇家醫學院的也不放過。
何解要這麼多個(年費很貴的)榮譽院士?無他,在麥當勞換限量版可樂杯,也要集齊全套才夠震撼啊。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麥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