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本港電力市場的中電(002)與電能實業(前稱港燈,006),在本港經濟隨時陷衰退情況下,既不理強烈社會訴求,亦懶理被冠上「貪心企業」之名仍執意加價,中電與電能實業如此過份,原罪者為一張不合時宜的管制計劃協議,港府今次真的要「千方百計」擺平,要知道民憤不可輕視﹗
一張管制計劃協議,令中電與電能實業在「合法」情況下加價,要解結,當年參與制訂計劃協議的高官,責無旁貸。中電與電能實業事件,令小民想起新華社日前一篇題為《江銅被曝涉污染禍及數十萬人》的報道,報道提到江西銅業集團下屬的多家礦山企業,多年來將工業廢水排入江西省德興市樂安河,禍及下游,受污染規模涉及9個鄉鎮約42萬人,造成了當地農田拋荒,癌症高發。
宜用重典逼出企業良心
文章內容已震撼小民,但看下去,更震驚﹗「企業根據協議給出的賠償金額,江銅賠償平均每年每人不足1元(人民幣.下同)」。在合約下,企業賠了該賠的,小民看到此,忍不住大罵「大過份」。
不過,令人意難平的續來,就是文章稱,在樂平市名口鎮戴村,受到德興銅礦污染影響,傳媒報道銅礦附近傳言已有2800多畝地無法耕種。對此,德興銅礦環保部主任潘兵表示,近幾年德興銅礦的環保投入超過2億元,已完全實現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不可能出現污水外排現象,樂安河中下游的水質已經得到很大改善。
江西銅業更稱,其生產經營正常,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全部達標排放;並無任何突發性的環境保護事故,但會就媒體反映的問題,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公司官腔的回應,其實欠誠意解決問題。
其實江西銅業非個別事年,香港股民熟悉的有中海油(883)與紫金礦業(2899)。說到此,要企業有良心,也許是出重典的時候。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