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了一篇《太想貢獻社會》,有讀者來信問:「太想貢獻社會不好嗎?」
想貢獻社會當然好,但「太想」就會出事。凡事一「太」就會過火,「太好」、「太正直」、「太有水平」、「太高貴」、「太高尚」──諸如此類,有沒有發現,把這些名詞中的「太」拿掉,一點都不影響事情的本質,那個「太」字,就過頭了。
漢字中有一些是不可亂用的。除了「太」,還有一個香港寫字人常用的「極」,什麼「極之幽默」、「極之出色」之類,尋常慣用,不知道凡事一「極」就回不了頭了,若用得稀鬆平常,那還「極」什麼呢?
言歸正傳。一個人想貢獻社會,無所謂「太」「不太」,如果「太想貢獻社會」反而令事情複雜起來:大家都在為社會作貢獻,為什麼只有你「太想」?這麼着急,背後有什麼原因嗎?又不是有人阻止你貢獻社會,為什麼還表現得如此渴望?
一個人如果「太想」做一件事,或者「太想」得到一樣東西,很容易失分寸,把握不好,便不擇手段,結果就出事了。這還是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不然的話,這個「太想」就有另一層諷刺的意思,即如現在爭着做特首選委的一千二百人,其中就有太多「太想」的東西,都隱在「太想貢獻社會」的招牌背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