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峯會過後,危機並沒有馬上獲得解決,市場對歐債前景信心仍然薄弱。上周,美國聯儲局議息後,雖然有官員認為要進一步增加寬鬆措施,但結果卻只是保持低息政策。此外,中國中央經濟會議結束後,也沒有如市場期望,提出放寬宏調的措施。
筆者認為,中、美兩國並非放棄採用寬鬆措施,只是認定了歐債陰霾未退,故先將寬鬆措施留住,以免過早出招,浪費了救市、救經濟的彈藥。
歐洲衰退迫在眉睫
歐洲已瀕臨經濟衰退邊緣,在高財赤及信貸評級有機會被下調的心理威脅下,新一輪緊縮措施將至。歐盟峯會雖達成了財政聯盟的協議,但本質上卻是更多的緊縮監控,「緊縮」加上「再緊縮」,歐洲於明年跌入經濟衰退可說是理所當然的。
有種說法是,衰退壓力增加或許會迫使德國及歐洲央行加大救市力度,但筆者認為暫不宜對此抱有太高期望。因為歐盟及德國實際上是借助了是次金融危機,來加快推動歐洲政治合一的過程,若現階段即以量寬解困,那麼將來還有哪一個成員國會願意量入為出?哪一國會願意放棄財政主權呢?
歐債危機本質上已變成了一場政治博弈,那麼中、美兩國應好好考量自身的經濟前途。美國明年總統大選,奧巴馬民望已跌至新低,若以伯南克為首的聯儲局不出手相助,那麼在2013年很可能兩者都要下台。筆者認為,美國最終會較歐洲更早推出量寬,而且時間上只可以在明年首季內推行,因為若於其後才推出,將有干預選情之嫌。
同樣,中國明年料將進一步放鬆銀根,上月通脹已大幅回落至4.2%,消除了不能減息的藉口。筆者預期中國明年可能每隔一個月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一次,每次至少25基點,首季起料每季減儲蓄利率一次。
當然,中、美也可以選擇甚麼也不做,先看看歐債究竟有多壞才決定做多少。然而,過去兩年歐洲如何處理其債務危機,我們不都是已經看夠了嗎?中、美兩國若然選擇前瞻式的寬鬆政策,那麼明年全球經濟或許仍會有「軟着陸」的希望;否則,若留待至歐債全面爆破後才出手,那麼全球經濟或許要繼日本及歐洲之後,一同步入好幾年「迷失」的狀態!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