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柱過去經常發現戰時槍彈。上月25日,聖士提反書院學生就在校內文物徑發現懷疑由日軍遺留的數十粒機關槍子彈;而在07年9月21日,就在聖士提反灣泳灘旁的附屬小學建築地盤,亦曾發現一個長1.5呎英軍戰時炸彈,警方拆彈專家隨後要疏散師生進行引爆。
赤柱在香港抗戰歷史中佔有一定地位。1941年12月,日軍大舉攻擊香港,並於18日於港島登陸,位於現今阿公岩海防博物館的陣地失陷,兩日後黃泥涌防線被日軍攻破,殘餘的加拿大兵及英軍近2,000人後撤至赤柱繼續與日軍抵抗,直至26日確認港督楊慕琦投降的通令為止。
日治期間,聖士提反書院曾成為日軍關押戰俘的集中營,而在1945年香港重光後,英軍重新駐紮於赤柱,但原先三個朝向外海的炮台在戰爭時已被炸毀,其中兩個後來改建為衞星轉播站,餘下一個則作儲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