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扶助工商業而成立的四間研發中心,五年來枉耗7億元公帑。四間中心研發的應用技術對工商界毫無吸引力,無市場價值,僅逾一成研發項目獲業界參與,遠離最初訂定四成的目標,而且行政費極高,其中兩間營運開支幾乎與研發開支等同。政府向兩間中心發出最後通牒,警告兩年內不達標就要關閉。 記者:呂焯均
政府於06年選定五個範疇成立研發中心,進行應用研究轉化成生產技術,其中資訊及通訊技術研發中心歸入已有的應用科技研究院,其餘四間均為新成立,用意是扶助本港工商業,卻慘成工商界笑柄,對研發項目興趣極低。政府檢討後承認中心表現未達標。
檢討顯示四間中心的行政開支比例太高,反映用於研究項目的開支太少,即是出糧的人多,研究成效低。最嚴重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行政與研發開支是8,530萬元和8,950萬元;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則是7,120萬元和8,990萬元。
兩中心不達標或解散
四間中心以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的整體表現最差,五年僅開展29個項目。納米研發院、汽車研發中心、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亦分別只開展45、47和51個研發項目。這些項目大部份不獲工商界垂青,平均只得一成多有業界肯贊助參與研發。
業界贊助研發項目的參與率,是政府用來衡量各研發中心表現的主要指標,原本訂為四成,但無一達標,政府兩年前已把目標大幅下調至15%,最終只得兩間達標,納米研發院為31.2%,汽車研發中心僅僅過關,為16.5%。紡織研發中心和物流研發中心則繼續肥佬,只得12.4%及12.3%項目吸引到業界贊助。
被指如「官商聯誼會」
政府檢討後決定,表現未算最差的納米研發院和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可繼續營運,並向紡織及物流兩個研發中心發出嚴厲警告,聲明訂立更嚴格評估指標,加強監察未來兩年表現,一旦不達標,將會解散或合併入其他合適的機構。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指出,這些機構多數由與政府關係良好的商界人士倡議成立,不切合實際市場需要,猶如「官商聯誼會」,沒有市場策略,「好似理大研發環保車,令人晒頭,點同人哋爭」。
陳偉業說研發項目應與工業發展掛鈎,利用香港優勢建立品牌,針對內地市場需求大的行業,例如醫藥用品,「即使賣棉花球畀內地,都會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