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歐洲領導人在布魯塞爾的峯會中同意,推行新的財政協議,增強區內合作及對17個國家進行財政監察。新的財政協議強制各國每年均須平衡預算,若年度財政及債務目標未能達標,歐元區成員國須接受嚴厲制裁。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會提供2000億歐元資金,以減低區內的融資壓力,尤其是南歐國家。然而,新的財政協議須交由歐元區各國通過,過程可能悠長並且困難重重,我們認為這些措施與達致理想效果可能還有很大距離,用來拯救有問題國家的額外資金也不足於拯救意大利或西班牙,亦沒有擴大歐洲央行買債的角色。話雖如此,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國持續積極進行財政改革,歐央行和領導人亦明白歐元區瓦解的嚴重後果,相信在布魯塞爾峯會中各國同意採取的行動較之前所有的措施更具持續性。
歐洲可能不能避免踏入溫和衰退,但不至於重蹈2008年海嘯時的境況,這有賴於部份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的經濟增長減輕其他歐元區國家衰退的影響,惟預料市場仍將繼續波動一段時間。
另一邊廂,市場亦關注美國會否陷入衰退及中國經濟會否硬着陸。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預期按季增長2%,這增速雖然不致於非常理想亦不足以降低失業率,但已足夠支持環球需求。中國方面,其第三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達9.1%,即使較以前的雙位數字遜色,也不應被視為硬着陸。
避險情緒漸紓緩
總括而言,我們認為主要的長期增長動力並無受影響,作為長線投資者,我們正好利用近期市場波動的機遇,增持原已看好的投資並新增估值吸引的項目。我們相信三大工業國(即美國、歐元區及日本)所採取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為環球市場帶來過多的流動資金。隨着避險情緒逐漸紓緩,有關資金將流向其他市場,以尋求更高的回報,這情況或會促使一些增長及債務狀況較佳的國家,轉而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經濟復蘇速度不一的情況將會持續,惟由於資產及貨幣走勢不盡相同,投資者仍具選擇性地投資。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