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葛量洪醫院專做白內障手術的治療室發生受細菌污染事件,幸未影響病人。該院今年10月為四間治療室更換空氣過濾器,但其中兩間治療室未能通過測試,細菌超標,停用至今。院方強調屬恒常維修,其間減少預約100宗手術。記者:梁麗兒
本報接獲投訴指,該院白內障中心的手術室驗出超標10多倍污染粒子,懷疑抽風系統故障,擔心增加病人術後感染風險。該院行政總監李文豪昨聯同瑪麗醫院眼科部門主管黃世雄「解話」,李稱,院方10月15日為治療室更換用作過濾空氣中微生物、細菌及真菌的過濾器,同月19日首次抽取樣本測試,顯示其中兩間治療室不合格,每立方米空氣分別找到39粒及44粒細菌,超出不多於35粒的標準,反映新過濾器無效,當中有可存於皮膚上的葡萄球菌及環境中的細菌,但沒有可致病人嚴重感染的真菌。
過濾器無效 增感染風險
院方即徹底消毒整個空氣過濾系統,李說:「可能新過濾器裝得唔好,或者喉管太舊,影響化驗結果。」該院已聯絡機電工程署跟進,正待第二次化驗結果。由於屬兩年恒常更換系統,四間治療室輪流停用,手術宗數由九月364宗,減少100宗至十月262宗,上月回復正常。
黃世雄稱,中心09年在葛量洪醫院成立時,沿用「上手」心臟科手術室為白內障手術治療室,包括有負壓房及過濾器。正常下,切除白內障、照內窺鏡等醫療程序,均不會用手術室規格,即無菌狀態,故其治療室實際為手術室規格,高於一般治療室標準,而新過濾器未能通過測試,院方絕不採用,以保障病人安全。中心累積進行9,000宗白內障手術,無病人有術後感染。
負責今次測試的港島西聯網感染控制主任鄭智聰稱,空氣過濾器未能過濾細菌,可致手術病人傷口受感染,「要視乎咩手術,如植入式手術,換人工關節、人工心瓣,比較大嘅物件、手術時間又較長,細菌咪容易跌落去。如物件接觸面較細,細菌跌落去嘅機會就較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