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一家六七十年代風尚的餐館,有道小食,是「腐乳沙糖厚多士」。
一般多士抹上去都是牛油花生醬果醬煉奶咖央巧克力醬……很少用腐乳,但這「庶民小食」出於窮困刻苦自力更生的年代,吃不起貴價的便享用廉宜的,抹上鹹香的腐乳,再加些沙糖中和兼提味,勝過藍芝士,今日有玩轉中西食材的廚師,還用腐乳做cheesecake,二者融滙一起,風味獨特──腐乳更驕傲的就是歷史,西漢時淮南王劉安研製了豆腐,隨之便有腐皮、豆乾、臭豆腐、腐乳(有稱乳腐)……
《最後的貴族》中,章詒和(小愚)父親受到政治迫害,經歷無數次抄家,被安排寄住赫赫有名的康家。康有為女兒康同璧七十多歲老太太,與她女兒羅儀鳳相依為命。她們的早飯是:炸小銀魚、豆腐乳、烤饅頭片、稀飯──在最患難窘迫日子中,也保留了尊貴生活藝術:王致和豆腐乳、廣東腐乳、紹興腐乳、玫瑰腐乳、蝦子腐乳,分別盛在鐵盒中,多要汁,不能搞混,買好平端着回家,抖擻而快樂。
一回在常州,剛蒸好的饅頭抹點辣椒腐乳,滲融於雪白肉體,果然另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