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商務部昨公佈,11月份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18家,按年下降12.9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57億美元,按年下降9.76%,此跌幅為28個月來首現。
中國公佈一個又一個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受外圍影響越來越顯現,但中央仍堅持不大開水喉。不過,《中國證券報》社論指,明年人行或再擇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甚至降息,「放水」救經濟。
救市聲音不斷,是由於中國經濟正面臨外憂內困之局,11月外資投資減少。首11個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51萬家,按年增長3.2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7.69億美元,按年增長13.15%。
1至11月,美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7.39億美元,按年下降23.05%;歐盟27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59.82億美元,按年增長0.29%;亞洲十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韓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895.85億美元,按年增長17.98%。
短期外債比重響警號
此外,中國外管局副局長李超表示,中國短期外債佔全部外債比重由2007年的52%上升到了今年11月的72%,遠超過國際警戒線,未來推進資本專案可兌換中,需要對短期外債有特殊關注,進行必要的管理管制。
他表示,中國短期外債增長較快,近年18.2%的增速快於外債11.7%的增速水準。同時短期外債偏高,僅次於香港、日本和馬爾他,列全球第四位。
他稱,短期外債中佔比較大的是貿易融資和貿易信貸,這與中國進出口高速增長密切相關,這是基本合理和正常的。但在推進資本專案可兌換中,需要對短期外債有特殊關注,進行必要的管理管制。
中國2010年底負債率9.3%,少於20%的警戒線,中國外滙儲備規模是短期外債的8倍,償付能力充足。不過他表示,雖然外債償付能力較強,仍需要持續檢測外債償付、警惕償付錯位的可能性。同時隨着人民幣跨境貿易擴大,也會帶來一些特殊的人民幣外債,需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