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年接近聖誕,本港均進入流感爆發高峯期,隨時爆發禽流感,與染病候鳥來港過冬不無關係。本港自97年發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個案後,近年亦不時發現「禽流雀」,為了杜絕後患,食衞局08年下令撲殺全港街市活家禽後,實施活雞不過夜的措施。
街市活雞不過夜
現時已發現的禽流感,包括H5N1、H7N3、H7N7、H9N2四種,當中以H5N1病毒的人類感染率及致命率最高。本港97年5月發現全球港首宗人類禽流感病毒個案,便是殺傷力最大的H5N1,當時確診一名男童染病,先後共有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引起全球關注,港府同年底終採取行動,兩日內殺死130萬隻活雞,免除後患。
但H5N1禽流感未有因此「斷尾」,本港01年、06年及08年從街巿或散養雞隻驗出含H5N1病毒,結果政府痛下殺手令,08年6月殺盡全港街市活雞之餘,再實施街巿雞檔活雞不留過夜措施,街巿雞檔數量因而大減。
根據漁護署撿獲的雀鳥屍體案個案,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入冬時間,均是撿獲「禽流雀」的高峯期,而且雀鳥種類不限今次發現的紅嘴鷗,烏鴉、野鴿、八哥、蒼鷺及遊隼等屍體均曾發現含H5禽流感病毒。近年影響最大的一次是09年2月,漁護署發現三隻禽鳥帶H5病毒後,為免過冬候鳥將病毒傳人,決定封閉米埔自然保護區三星期,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