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巴黎主題樂園發生男童玩跳樓機,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慘劇陰霾未散,香港嚟緊有長假,阿仔、阿囡出外玩機動遊戲在所難免,但假如父母發現孩子玩後頸部疼痛,很可能是「馬鞭式創傷」!脊醫話跳馬同側手翻都同樣高危,玩前要認清身體狀態。
記者:溫曉嵐
攝影:林栢鈞
Model:Justin、Hugo
撞車常見馬鞭式創傷
上月一名十二歲男童到巴黎迪士尼樂園,玩名「迷離境界恐怖魔塔」的跳樓機後感不適,初時還可自行走路,但送院後上下肢相繼癱瘓,並一度停止呼吸。
香港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指出,男童所患是嚴重的「馬鞭式創傷」(又稱頸部鞭抽症),成因是傷者頸後受到很強的衝力推動,頸椎突然高速前傾或過度仰後,導致頸部肌肉、肌腱、韌帶、頸椎間軟骨及周圍軟組織受傷,頸部如馬鞭前後擺動。而報道中的男童相信是受創後脊髓軟組織發炎,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不過男童個案實屬罕見,何醫生指馬鞭式創傷最常出現在車禍傷者身上,而玩過山車及跳樓機等機動遊戲亦屬高危。
小孩子骨頭密度不如成人般高,因此更容易受創,體育堂上的側手翻及跳馬動作若稍有不慎,都有機會導致不同程度的馬鞭式創傷。另外,有類風濕關節炎、骨骼異常及患玻璃骨的小孩,骨頭會更形脆弱,應完全杜絕上述高危活動。
病徵幾似「瞓厲頸」
一般馬鞭式創傷患者的頸部肌肉,會因過份緊張而作出反射性收緊,甚至是頸椎移位、頸椎血管受壓等,因而出現暈眩、肌肉抽緊痠麻、關節僵硬及頭痛等症狀。假如孩子出現上述情況,家長別以為他們只是「瞓厲頸」,應馬上尋求醫生意見,更要停止一切讓頸項突然轉動的活動,以免加劇病情。若確定為頸部鞭抽症,可配合頸圈及枕頭等頸部固定工具,改善日常姿勢及睡姿,以減輕症狀。嚴重者則需接受藥物治療。
馬鞭式創傷等級及症狀
0級 頸部無症狀。
I級 頸部疼痛及僵硬,受按壓時會感到痛楚,但活動不會受限制。
II級 頸部有肌肉骨骼症狀,活動會因為疼痛而受限制,並有明顯某個痛點。
III級 除以上症狀,反射神經減弱,四肢感覺缺損及肌肉無力。
IV級 頸部出現骨折或嚴重錯位,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半身不遂,甚至死亡。
書包側一邊要注意
孩子愛蹦蹦跳,受傷防不勝防,除上述的馬鞭式創傷外,小孩最常出現的其他骨骼問題還包括骨折、脊柱側彎及O型/X型腿等。家長並非時刻在孩子身邊,有時子女受傷未能用言語表達,因此父母要多加注意孩子的微細動作及習慣,以及時發覺孩子傷患或糾正姿勢。
如孩子經常喚某個部位疼痛、局部肢體瘀青、關節變形或改變慣常活動姿勢,都極有可能是骨折;至於脊柱側彎,可觀察孩子有否出現肩膀一高一低、背部雞翼骨凸起、駝背及褲腳邊長邊短的情況;而有O型/X型腿傾向的兒童,他們會慣常採取「W」或打坐坐姿。如遇以上異常情況,家長都應立即帶孩子去做骨骼檢查。
骨骼強壯靠飲奶
杜絕高危活動無疑是避免傷患的可行辦法,不過連Twins的招牌側手翻都SayNo,就是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
令孩子骨骼健康成長,夠強壯抗禦衝擊才是王道!何醫生表示最直接方法,是多飲奶及吃豆類製品食物吸收鈣質,並常吃西蘭花及菜心等深綠色蔬菜以增加骨密度;得閒無事曬太陽,多攝取維他命D等都有幫助;不過提提你,阿媽豬骨靚湯其實沒有實際補骨功效。另外,兒童骨骼要受壓力才能刺激骨細胞生長,何醫生建議讓孩子每日做30分鐘負重運動。
學行車傷身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子女做乜都快人一步為之Good,BB未滿周歲就被放入學行車,何醫生就指學行車傷身,會影響BB正常骨骼成長:「我們一般不建議使用學行車,因為BB骨骼未夠力支撐身體重量,有機會導致不正常生長」。他指出,BB由爬到行都有一套發展過程:三個月大時頭部慢慢可以抬起;四至七個月時開始坐穩;六至十個月時開始爬行;十至十二個月大開始學會企,並慢慢會抓住物件學行。每一步驟都有助孩子加強手眼協調及肌肉發展,因此確實不容父母以學行車揠苗助長。
BB三個月大時頭部慢慢可以抬起;六個月大時開始坐穩;九個月大時開始爬行;十二個月大開始學會企,並慢慢會抓住物件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