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行動、歐洲各國反政府示威……2011年是示威年,美國《時代》周刊昨日(周三)選出示威者(TheProtester)為2011年度風雲人物(PersonoftheYear),讚揚全球示威者過去一年「為人民力量」重新定義,上街示威改變了世界。《時代》總編輯施滕格爾(RichardStengel)形容「他們不止已經改變歷史,更會改變未來的歷史」。
《時代》指出,今年世界各地的示威縱使訴求不盡相同,卻有不少共通點。首先,各地上街參與示威者,有大比例是年輕人、中產階級或是受過教育的人;絕大部份都是由獨立事件引起,並非由政黨或著名反對派人物帶領;而且示威者主要靠互聯網溝通。
假民主只偏幫有財勢
所有示威者都有同一信念,認為他們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已不能正常運作和腐敗,假民主只偏幫有財勢的人。共產主義徹底失敗和被唾棄20年後,示威者相信,他們正經歷大規模「超級資本主義」(hypercapitalism)的失敗,尋求第三條路走。
這不平凡的一年,始於突尼斯26歲小販博阿茲茲(MohamedBouazizi),因為不滿警方一再打壓,引火自焚死亡,激發民眾上街,為「茉莉花革命」揭開序幕,成功推翻本阿里政府。
之後,埃及人受到突尼斯人啟發,同樣向他們的獨裁總統穆巴拉克說不,但不幸地亦由一名平民的死亡觸發。28歲中產男子賽義德(KhaledSaid)入侵一名警員的手機,公開一段警員犯毒片段後,被警方拘捕後打死。有「Google之子」的古奈姆(WaelGhonim)製作了一個facebook網頁紀念他,後來更協助號召反政府示威,最終成功推翻穆巴拉克政權。
在這場革命中,還出現了一個象徵性人物。31歲牙醫哈拉拉(AhmedHarara)先後在1月和11月的示威中,遭警方發射的橡膠子彈射中,導致雙見失明。
突尼斯和埃及示威者成功,刺激起阿拉伯之春遍地開花,不止蔓延至較溫和的獨裁王權,如約旦、巴林和摩洛哥,連也門、阿爾及利亞,以及強硬派警察國家敘利亞和比利亞都不能獨善其身,比利亞「狂人」領袖卡達菲更死於反對派手中。
「佔領行動」蔓延至香港
示威之風,之後吹到歐洲。受到歐債危機困擾,各國為減赤都要實施緊縮措施,人民生活足襟見肘,西班牙人率先上街抗議,然後是希臘。示威者數以10萬計,政府在民眾壓力下最終倒台,之後連以色列都有40萬人上街。英國更因為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員槍殺,觸發民眾對政府的不滿,爆發英格蘭多處騷亂。
各地示威者的訴求其實大同小異,包括失業率高、生活指數高、政客貪污、貧富不均等。到了9月,「佔領華爾街」行動接力,為受經濟危機影響的99%人發聲,行動之後更蔓延至全球數十個大城市,包括香港。對於民主的訴求,最近更傳至俄羅斯。示威者不滿政府在國會大選中舞弊,上周六更出現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向爭取明年回朝的總理普京說不。香港今年七一大遊行,亦是市民對民主訴求的表現。
百萬人示威、獨裁者下台,這些在一年前仍看似匪夷所思的事件,在過去12個月一再出現了。《時代》認為,這一年發生的事,是我們一生從未遇過的。總編輯施滕格爾提到阿拉伯之春時說:「這些示威者冒着生命危險,帶來了沒有人能預計到的改變,令世界變得更好。」
美國《時代》周刊
2011年重要人物
美國奇幻小說作家馬丁(GeorgeR.R.Martin)
美國環保人士麥吉本(BillMcKibben)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Merkel)
阿根廷球星美斯(LionelMessi)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MikeMullen)
質疑地球暖化的美國物理學家穆勒(RichardMuller)
傳媒大亨梅鐸(RupertMurdoch)
NBA球星奴域斯基(DirkNowitzki)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
《衰仔樂園》創作人兼百老匯歌舞劇《摩門經》創作人柏克(TreyParker)和史東(MattStone)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美式足球教練帕泰爾諾(JoePaterno)
美國德州州長佩里(RickPerry)
美式足球員羅杰斯(AaronRodgers)
競逐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羅姆尼(MittRomney)
堅決反對水力壓裂鑽探方法的科學家呂夫洛(MarkRuffalo)、因格拉菲亞(AnthonyIngraffea)和豪沃思(RobertHowarth)
涉嫌性侵犯少年的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美式足球助教桑杜斯基(JerrySandusky)
法國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Sarkozy)
美國演員查理辛(Charlie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