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局制訂多項措施開拓土地資源,研究將150公頃位於北區及元朗,主要用作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荒廢農地作房屋發展、釋放工業用地及在維港以外填海等,確保有足夠的土地每年興建逾四萬個單位。另建議在規劃署設立「房屋及辦公室用地供應組」,新增一名總城市規劃師的首長級職位,專責研究房屋及商業用地供應。
增土地儲備與建單位
發展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為確保土地供應充足,讓房地產市場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當局已定出多項開拓土地資源的措施,包括釋放約60頃工業用地作為非工業用途,當中半數可作房屋發展、探討在維港以外進行適度填海、檢討現時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的土地,以及在新界荒廢或已平整的綠化地帶,改作房屋發展,料首階段涉及約50公頃土地。
發展局發言人稱,新開拓的土地將會存於政府土地儲備,確保每年有足夠土地興建逾4萬個單位,包括2萬個私人住宅、1.5萬個公屋及5,000個居屋單位,故有必要增設一支專責團隊來研究開拓土地資源。當局計劃成立一個「房屋及辦公室用地供應組」,開設一名總城市規劃師的首長級職位,領導十三名非首長級人員,並分成三組,負責房屋用地供應的研究及評估,監管及推出房屋同辦公室的用地。
東九龍分兩區域發展
初步建議該團隊任期五年,至2017年3月,屆時再檢討是否需要保留。政府預計,新增職位每年涉及的員工薪金及福利開支,接近1,500萬元,有關建議下星期一會提交給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的「起動九龍東」計劃,將九龍東劃分為兩個區域,第一個是海濱道的重建區,計劃建寫字樓、會議設施、酒店及娛樂場所等,也會有啟德環保連接系統,即是單軌架空列車。
另一個區域就是觀塘渡輪碼頭的海旁發展區域,主要是藝術創作室、零售店及食肆,以配合啟德旅遊發展。當局建議在海濱道觀塘繞道高架行車天橋下,興建一個臨時寫字樓暨資訊中心,包括辦公室及演講廳等,負責監督九龍東的轉型工作及推動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