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跳船潮 散戶隨時中伏

董事跳船潮 散戶隨時中伏

【本報記】市況疲弱加上民企風暴刮起,今年企業「真身」陸續浮現,近半年更掀起一輪管理層跳船潮,至少涉約8隻股份,當中包括掀起滿城風雨的思捷(330)及中國煤層氣(578),由管理層離開至今,股價累瀉14%及19%,投資者隨時中伏。在投資信心薄弱下,即使普通人事更替,亦會觸動市場神經,股份普遍跑輸大市。

股價多跑輸大市

已擬定4年藍圖、誓要擺脫頹勢的思捷,甫起步半年即脫腳,其財務總裁周福安以「不欲頻密往返歐洲」為由,於上周宣佈明年中辭任,拖累股價單日瀉一成;至於煤層氣上月底遭斬倉後,先後有5名董事辭任,包括兩名聯席主席;至於上月同樣曾遭斬倉的鴻隆(1383),在易手後旋即抽水,股價至今跌四成。
臨近年底董事更替頻繁,單計12月,已有逾50個管理層變動通告,部份在公佈消息後股價走軟,包括周一晚宣佈兩名董事辭任的田生(183)及更替執行董事的鉑陽太陽能(566),股價昨跌1.3%及1.6%,跑輸大市;上周五副總裁辭任的重汽(3808)及兩位執董請辭的中科光電(8111),至今累跌4.6%及3.5%;而本月初宣佈主席辭任的長盈(689)及非執董辭任的陽光能源(757),不足半個月已累挫8.9%及8.1%。
事實上,近半年董事「跳船」風波不斷。繼李寧(2331)在5月高層「大地震」後,中動向(3818)前首席執行官在加盟不足一年後,亦在10月宣佈離開,股價至今累跌8.5%;同月國中(202)亦有3名執行董事齊齊跳船,觸發股價單日勁瀉六成。再往前數,還包括業績後有管理層離任的秦發(866)、獨立董事上任不足1月即劈炮的瑞金(246),以至是非多多的宏霸(802)與伯明翰環球(2309),均先後在7月及6月有多名董事「跳船」。

衡量風險 忌押注

海通國際證券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表示,透明度高企業,業務問題可在業績體現,董事跳船前股價已先行反映;不過,透明度相對較低股份則要特別留神,除業務前景難以預測外,股東押股亦隨時造成股權變動,投資者要衡量相關風險。他建議散戶若要自保,則宜控制籌碼及分注吸納,切忌重手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