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小蜜蜂 - 邁克

不戴小蜜蜂 - 邁克

巴黎這台《西廂記》,最難能可貴的是演員個個不戴小蜜蜂,真聲由喉底直達觀眾耳膜──戲曲節白紙黑字的規矩,參加者一概不准借助現代科技揚聲。如果換了唱華格納唱普仙尼,當然不必先小人後君子鄭重立例,歌劇院不論多高多大多深多闊,巨肺們都有辦法令全院如雷灌耳;我們的地方戲自從進駐電力供應充足的大城市,漸漸奉旨依賴擴音器,台前置咪之後演變到人人身懷原子咪,我甚至懷疑今時今日的基本訓練只剩腰腿,嗓子投射跡近失傳。氣若游絲唧唧哼哼便可出師亮相,懶理觀眾充耳不聞,反正專注聽戲的知音本來寥寥無幾,樂得我有我唱你有你講。因此越劇看了幾十年,徐派由鼻祖聽到徒子徒孫,記憶中一次也不曾得聞真聲,這次錢惠麗一開口,整個人馬上融化。
紹興戲以柔美見稱,傳音方面佔弱勢,較諸同屆戲曲節的婺劇、川劇和莆仙戲明顯失色,縱使配合無咪境界的樂隊編排比慣常輕巧,纏綿的唱詞仍然達不到字字清,縹緲的出塵魅力卻令人心曠神怡。在香港和巴黎台期之間趕拍電視越劇《玉卿嫂》的方亞芬,出外景吹了風感冒失聲,唱得尤其辛苦,那段《琴心》一字一驚心,也只佩服她的敬業不嫌棄她的黯啞──她本來就具備袁派金唱的功底。聽着聽着,我想起八十年代中有一次在新光看初試啼聲的趙志剛,戲碼應該是《漢文皇后》,擔任女主角的金采風也是患感冒,吃了特效藥整個人溫溫燉燉,唱什麼都變成慢板,然而台下毫無芥蒂,依然如痴如醉拍爛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