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不希望被找到的貓」──其實現代人更關注「不希望被找到的貓紙」。
你看,鹹豬手記招痛哭道歉,但被找出貓紙,前功盡廢還成笑柄。政客不擅辭令,藝人記不起台詞,考生不懂答題……統統需要貓紙,一些小到掌心可蓋,一些大如屏風。
所有利用規矩及準備以外的手段以求達到目的,爭取成績,有欺瞞、哄騙、代替等成份,決非正路,都是「出貓」。我懷疑為什麼沒人用「出狗」、「出狼」、「出豬」、「出牛」、「出雞」?
有說古時候科舉考試一連數日,考生可帶食物寵物枕被進科場,當中有玄機,或在貓身上或在貓形刺綉上──此說當然胡扯,根本不通。「出貓」非古詞,而是近代語,用「貓」,同英文的copycat有關?不過那是抄襲複製。「作弊」勉強相提並論。
廣東俗話中的「抦埋」、「收埋」、「匿埋」,北方人稱捉迷藏為「躲貓貓」(但監獄中囚犯離奇暴斃,內地官方荒謬解釋是這個大男人在玩「躲貓貓」,另作別論)。愛躲藏的天性,貓貼切過其他動物,但何以不用蛇蟲鼠蟻?牠們藏得更密些吧?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