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慰問」造成多人死傷的花園街四級大火災民時,向住劏房的年輕傷者問為何不申請公屋?被諷不知民間疾苦。不少月入萬餘元的「夾縫青年」,入息超過申請公屋上限,也無力租買正常單位,無法擺脫危機四伏的劏房生活,更憂心隨時成為下一個火災塌樓的犧牲品。面對侷的生活空間,有人說:「我哋有得揀咩!」;「除咗粗口外唔知點回應特首」。
記者:梁御和 伍雅謙
從新聞報道聽到花園街大火,24歲的阿橙揑一把汗。去年她還居於毗鄰火災現場的一幢舊樓80方呎劏房。「如果我仲住嗰度,應該死咗」。去年農曆新年前花園街也發生大火,她一覺醒來落樓才知大件事。「我住嗰幢樓一梯九伙,一個單位劏成三間劏房,公閘之後每間房仲有鐵閘同木門,根本唔會聽到出面發生乜事。」單位外望天井,發生火警,只有一條樓梯逃生;無路可逃時只可打開窗往天井跳,是生是死,天曉得!
田生送月曆掛大門
今年4月她搬到土瓜灣劏房,一樓是網吧,二樓是一樓一鳳,她住四樓。一個單位劏成六間劏房,月租3,500元,「我好驚唔知幾時有人爆格同打劫」。阿橙大學畢業,現職客戶服務,月入剛過萬元,生活「掹掹緊」。她坦言,租住單位負擔不起,欲申請公屋又不合資格。每月開支扣除水電租金及歸還學費等必須支出,只餘約2,000元飯錢零用,她慨嘆:「根本冇錢剩,唔好話要買樓,要離開劏房,打一份唔夠,咪打多份囉,做你唔死嘅話都可以賺到錢㗎。」
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批評年輕人奢望要住設有會所的新樓,阿橙嗤之以鼻,「政府唔知民間疾苦,住你唔死咪算囉,呢度都好唔安全,石屎剝落緊」。記者採訪當日,以收購舊樓聞名的田生地產送了一個月曆掛在她大閘門口,她苦笑:「真係多謝佢。」
儲首期儲足20年
另一劏房租客小儀居住土瓜灣一個「一劏三」百餘呎套房三年,「父母住緊嗰度連兄弟姊妹有成八個人,大個咗冇可能唔搬出嚟住」。她任職物流公司文員,月入萬餘元,連同水電等雜費,住屋開支最少要4,000餘元,還要兼顧家用,每月有1,000餘元留作基金儲蓄。
選擇劏房,小儀坦言非不得已,「一個舊樓單位嘅月租最少6,000幾蚊,我住唔起。申請公屋又唔輪到我,買樓更加唔使諗」。買一個百餘萬的舊樓單位,首期先付30多萬元,以她月儲千餘元計算,足足要儲20年,「儲到錢啲樓價升晒,仍然係買唔起,曾特首問我哋點解唔申請公屋?我除咗粗口之外諗唔到點樣回應」。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社工蘇美鳳指出,夾在私樓及公屋資格之間的青年人,「唔係佢哋揀住劏房,係冇得揀」。她指一般家庭輪候公屋也逾三年,何況單身人士。「等十幾廿年,到中年結埋婚,用另一個身份去排隊囉」。她批評香港作為富庶社會,實無法接受市民要捱貴租輪候逾十年公屋的情況。
阿橙每月開支表
月入:10,500元
強積金:-500元
租金(連水、電費):-3500元
歸還學生貸款:-2500元
給父母家用:-1000元
三餐飯錢:-2000元
交通費:-600元
電話及上網費:-250元
每月餘款: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