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人民幣貸款顯著增加,本地銀行傾向以人民幣信用狀(L/C)貼現借貸人民幣,再透過外滙掉期轉為美元。市場人士指出,新安排更有利銀行將坐擁的人民幣閒資配置貸出,亦可避免人民幣參加行「觸爆」人民幣淨額持倉(NOP)的10%上限。 記者:劉美儀
今年首三季內地相關企業透過國內銀行開出人民幣L/C,在港進行大量遠期滙票貼現(抵押借貸)等跨境貿易融資,直接借入美元及港元,但隨着人幣升值看淡及本地資金緊絀,相關需求已大減。但近兩個月有關活動正因應形勢「變身」,市場指銀行多勸喻客戶採納以人幣L/C貼現借貸人幣,再透過外滙掉期將人幣換回美元使用,故近期人幣貸款顯著趨升。
藉人幣信用狀換美元
不過業界表示,因人幣升勢已減弱,利差交易誘因下跌,加上金管局對長達1年期的L/C加強規管及證明文件查核,故即使客戶轉用人幣借貸,每宗交易規模及需求總量,始終較年初以來貼現美元及港元的借貸量為小。
對於銀行以人幣L/C借貸人幣,再掉期美元的趨勢是否增加,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認可機構須遵守監管要求,若發現未有跟從或有違規,會作出適當跟進。
被市場指近期積極搶攻人幣貸款的星展銀行香港,其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建生接受訪問時說,過去數月該行人幣貸款確增長理想,當中包括外商直接投資(FDI)引發的企業直接貸款,以及貿易融資相關的人幣L/C貼現人幣借貸兩大類別,但具體增幅則沒有透露。
金管局規定參加行的人幣NOP,不得超過負債或資產的10%,他期望上限能盡快提高,否則將限制業務擴展。被問及星展香港是否已「觸爆」上限並申請放寬,他不予置評,只表示相信不少活躍人幣業務的銀行,NOP可能已很接近甚或觸及上限。
查核嚴格需求料仍減
他認同,客戶採取人幣L/C貼現人幣的方式,可減輕觸及NOP上限壓力,但鑑於人幣升值預期降溫,跨境貿易查核及遠期L/C規管更趨嚴格,故即使有部份滙票貼現活動轉用人幣借款,整體需求仍較年初借美元減少。
金管局公佈截至9月底,本港人幣貸款餘額為190億元(人民幣.下同),亞太區貸款市場公會副主席兼中銀國際亞洲董事總經理溫兆華相信,若計至本月份,金額應已增至250億元,料約三分之二佔比為與貿易融資相關貸款,三分之一是企業借貸,人幣升值預期降低,更推動客戶以人幣貸款意欲。
滙豐銀行香港區業務規劃及策略主管潘漢生表示,以往人幣L/C主要貼現美元或港元的活動,近期確有部份轉向借入人幣,雖然後者有利於減輕觸及NOP上限,惟該行主要從更好配對所持人幣資金考慮,與客戶洽商用人幣貼現,並非NOP考慮。
業界講人幣貸款言論
星展香港張建生:
過去數月該行人幣貸款增長佳,包括企業直接貸款及信用狀貼現人幣借貸
滙豐潘漢生:
以往人幣信用狀主要貼現美元或港元的活動,近期有部份轉為借人幣
中銀國際溫兆華:
人民幣升值預期降低,更能推動客戶以人民幣貸款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