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今年中要求於港英殖民地時代成立的英基學校協會重新定位。英基主席唐家成昨日批評教育局立場強硬,校方爭取五個月加資助不果,他警告英基若做私校,學費將急升兩成或以上,相反做直資校可減兩成學費。教育局重申,英基辦學目標與直資學校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成立44年的英基學校協會,在回歸14年後,被視為英國殖民地的「遺物」。教育局今年七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要求英基考慮變為私校,財政獨立;或變為直資學校,接受直資式監管,雙方將於明年再討論資助問題。
變直資學費可下調
英基主席唐家成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五個月,他與教育局討論了三次,但遇到阻滯,未能和副局長陳維安取得共識。唐表示,英基有核數師審核財務,管理委員會有家長代表,管治具透明度,政府可修改英基法例,加入直資學校的管治條件,但課程、教師聘任條件及獎助學金制度則不能變。
唐家成指,若英基變為私營國際學校,將令本港中產百上加斤。他說:「英基七成學生嘅其中一名家長,持有本地永久居民身份證,係本地生,應享有本港教育同等資助。」他估計,每年需要教育局額外約3億元資助,「你唔使畀晒3億我,畀1.5億我已經好高興。」
例如在2011/12學年,英基中學生獲政府資助約2.4萬元,學費約9.5萬元,取消資助後,學費達11.9萬元,但若獲直資同等資助,學費可下調21.3%,即約7.5萬元。
教育局昨回應指,當局一直與英基就檢討交換意見,現時正檢討其資助及定位,並會確保現有學生不受新安排影響,而直資學校主要提供本地課程,直資監管較英基本身制度嚴謹,加上英基辦學理念及運作模式與直資學校不同,不能比較。
英基家長關注組發言人鄭秀娟對爭取政府更多資助不感樂觀。她說:「家長梗係想政府資助多啲,但預咗被人cut資助,根本我哋啲家長就影響唔到政府點決定。」她表示,一旦英基急加學費,將提早送兒子出國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