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處本年最新資料,25至34歲的入息中位數則為11,000元。不少年輕人要揹負家庭經濟負擔,又要攤還學生資助貸款,經濟緊絀。欲獨立生活,住屋支出又十分高昂。以阿橙為例,她月薪10,500元,每月扣除必要開支,才餘下150元作儲蓄。現時沒港鐵的土瓜灣區劏房租金,也要3,000至4,000元,租屋後已儲不到錢買樓,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現為9,200元,欲申請公屋又不合資格。
理大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劏房成為這群「夾縫青年」的出路,「好多大學畢業生月入未必有一萬蚊,根據家嘅市場環境,有啲人連基本生活都維持唔到」。鍾又指,劏房是本港房屋政策失衡造成的衍生物,政府早年修訂租務條例取消租住權保證條文,變相為租盤鬆綁。「市區租盤加晒價,但基層又對平價嘅盤又有一定需求,結果就出現劏房」。
應調節私人市場
今年10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月上升5.8%。鍾劍華對此表示擔憂,「政府如果唔為年輕人制訂長遠住屋政策,唔通要佢哋同屋企人住到三、四十歲?咁樣嘅現象好唔健康」。
鍾認為,現時公屋需求遠超合資格申請人數,即使調高申請入息上限也無補於事,只會令合資格申請人數更多,等上樓時間更長。「政府應調節私人市場,限制海外資金同短期炒賣。同時增加公屋供應同復建居屋,配合不同階層市民實際需要」。
《蘋果》記者